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略阳县

略阳县

①东汉改略阳道置,属天水郡。治所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西晋属略阳郡。东晋废。西魏改陇城县复置,为略阳郡治。治所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隋开皇二年 (582) 改名河阳县。

②南朝宋侨置,属南天水侨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梁为德广郡治。西魏改为上洪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后废。

④南宋开禧三年 (1207) 改顺政县置,为沔州治。治所即今陕西略阳县。元属沔州。明初属汉中府,成化二十二年 (1486) 改属宁羌州。清属汉中府。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1)古县名。(1)东汉时改略阳道置,治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陇城镇。属汉阳郡。西晋时废。北魏时复改陇城县置,属略阳郡。隋开皇二年(582年)改河阳县。(2)南朝宋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东。梁为德广郡治。西魏改名上洪县。(2)今县名。在陕西省西南部,西北两面和甘肃省接壤。属汉中市。面积2831平方千米。人口20.2万。辖11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三国蜀建兴七年(229年)于今城关镇筑武兴城,设武兴督。北魏于武兴城置东益州、武兴郡和武兴县,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改东益州为兴州,武兴郡为顺政郡;三年更武兴县为汉曲县。北周武帝时废槃头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顺政、落丛二郡;十八年改汉曲县为顺政县。大业二年(606年)废兴州复设顺政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顺政郡为兴州。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改兴州为沔州,并改顺政县为略阳县。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属宁羌州,崇祯七年(1634年)属汉中府。1914年属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1年并观音寺分县入略阳县。1949年属陕南行署区,1951年属南郑专区。1953年属汉中专区,1969年属汉中地区,1996年属汉中市。地处秦岭山地区。嘉陵江纵贯南北,支流八渡河、东渡河、小河、青泥河、西汉水、乐素河等分别从东、西汇入。黑河和白河自境东北南流,会沮水入汉水。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稻、豆类为主。为省重点蚕桑基地和核桃、木耳主产地之一。并为全国杜仲生产基地县。矿产有铁、硫铁、磷等。工业有钢铁、硫铁、磷肥、电力、冶金、建材等。宝成铁路、勉略、略康公路经此,嘉陵江及西汉水可通木船。古迹有灵岩寺、吴王坟、江神庙、紫云宫和白崖阁栈道遗迹。


猜你喜欢

  • 柏谷水

    一名稠桑河。即今河南灵宝市西沙河。《水经· 河水注》: 柏谷水 “出宏农县南石堤山,……又北流入于河”。《寰宇记》 卷6: “柏谷水,亦名壑涧。”

  • 呼图克拜

    即呼图壁。今新疆呼图壁县。清徐松《西域水道记》 卷3: “准语,胡图克拜者,吉祥也。今彼中之谚易曰呼图壁,译为有鬼。”

  • 平昌郡

    ①三国魏置,治所在平昌县(今山东诸城市西北六十里),寻废。晋惠帝时复置,治所在安丘县(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十二里)。北魏移治昌安县(今安丘市东南)。北齐省。②东魏平平中置,治所在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

  • 巴彦诺尔

    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北。《清史稿·地理志》青海辉特部南一旗:“巴彦诺尔在青海东南,周四十余里。水西北流出,屈曲三百数十里,入和尔必拉。”

  • 大田站

    元置,在今福建闽侯县西南。

  • 栗乡侯国

    西汉置,属山阳郡。当在今山东西南部。东汉省。

  • 泫氏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即今山西高平市。北魏永安中改玄氏县。《元和志》 卷15: “在泫水之上,故以为名。”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高平市。属上党郡。东汉初曾改置为泫氏侯国。后国除仍为县。北魏永安中改

  • 兰泉

    一名五眼龙泉。在今甘肃兰州市南。《元丰九域志》卷3兰州:皋兰堡有“兰泉”。

  • 大定淀

    在今河北丰南市或滦南县境。 《金史·地理志》 滦州石城县:“长春淀旧名大定淀,大定二十年更。”

  • 养善木河

    又作阳石木河、养息牧河。即今辽河西支流柳河及其上游养畜牧河。明后期,东迁之蒙古察罕儿部驻牧于养善木河一带,见 《万历武功录》、《三朝辽事实录》。后金天聪八年,皇太极遣兵渡辽河,抵阳石木河立营,见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