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城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北约里许。《舆地纪胜》卷39楚州:甘罗城“在淮阴县北一里。俗传以为秦甘罗所筑。雨后常于土中得小钱,状如钟,有篆文, 不可识, 号甘罗钱。或云,宝应有甘罗庙,盖甘罗葬于此”。旧尝移清河县治此。清为运口重地,设山清河务同知及清河县丞驻此。
传为秦甘罗所筑。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东北。元泰定元年(1324年)移清河县治此。清时为运河重地,设山清河同知及清河县丞驻此。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北约里许。《舆地纪胜》卷39楚州:甘罗城“在淮阴县北一里。俗传以为秦甘罗所筑。雨后常于土中得小钱,状如钟,有篆文, 不可识, 号甘罗钱。或云,宝应有甘罗庙,盖甘罗葬于此”。旧尝移清河县治此。清为运口重地,设山清河务同知及清河县丞驻此。
传为秦甘罗所筑。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东北。元泰定元年(1324年)移清河县治此。清时为运河重地,设山清河同知及清河县丞驻此。
西魏改华山县置,为宜城郡治。治所即今湖北宜城市。隋属襄阳郡。贞观八年(634)废。古县名。西魏改华山县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属襄阳郡。唐贞观八年(634年)废。
在今浙江缙云县南。《方舆纪要》卷94缙云县:丹峰岭“在县治南。元曰云塘驿,在县北三里。明初迁于县南,改今名”。
即今辽宁锦州市西南小凌河。《汉书·地理志》 辽西郡狐苏县: “唐就水至徒河入海。” 陈澧《汉书水道图说》 谓: “唐就水,今蒙古土默特右翼小凌河,东南流奉天锦县入海。”
①即今浙江青田县南金鸡山。海拔1320米。《清一统志·处州府》:巾子山“在青田县南六十里。卓立如巾,为县境第一高峰”。②在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北招宝山西。《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巾子山“在定海县东北
①即今北京市顺义县东五十六里张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三河县图:西北有张各庄镇。②即今河北丰润县西南七十里小张各庄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丰润县图:西南有张各庄镇。
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固县。西晋属平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废。太和二十年 (496) 复置,属安平郡。隋开皇三年 (583) 属泽州,移治今沁水县东端氏镇。大业初属长平郡
古国名。在今印度半岛西岸之果阿。元汪大渊《岛夷志略》:东淡邈“皋揵相去有间,近希苓数日程。山瘠民閒, 田沃稻登,百姓充给”。即《宋会要辑稿·蕃夷七》 所载宋庆历八年(1048)遣使来贡之兴涂渤国。
即今西藏吉隆县东南之佩枯错。《清一统志 ·西藏》 载: 拉木卒西木卒池 “在阿里宗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池广二百二十里,其形南北长。南受四水,北受一水”。
①亦名灵泉山。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为龙泉山支脉。《宋史·田敏传》:咸平三年(1000),“王均乱西川,从招安使雷有终败贼于灵池山”。即此。②在今广东翁源县东北。《寰宇记》卷159翁源县:灵池山,“池中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路北。明司礼监太监王振于正统八年 (1443) 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禅寺。主要建筑自山门内依次为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及东西配殿 (大智殿、藏殿)、如来殿 (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