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枣山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山海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即此。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山海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即此。
又名驳乐山、福禄山、阳龙山。在今广西桂林市东。《元和志》卷37临桂县:驳鹿山“一名福禄山,在县东北十五里”。《舆地纪胜》卷103静江府:驳鹿山,“按《旧经》云: 初元康师居此,唐玄宗赐白鹿,常出入骑之
在今山东曹县西南五十里。《水经·济水注》:南济“又东北右合菏水,水上承济水于济阳县东,世谓之五丈沟”。
即今贵州瓮安县东北草塘镇。因镇南一小山如猴,故又名猴场。1935年1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在此召开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肯定了黎平会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通过的在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决定,决定强渡乌江,建立以
又作大穆降。即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化镇。原为高山族平埔人村社。郑成功治台时设新化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设大目降汛,置千总驻守。嘉庆十二年(1807)称大目降街。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新化街。
①亦名长乐寺。后名永福寺。在今四川三台县西门外半里牛头山下。唐杜甫有《上牛头寺》、《望牛头寺》诗。②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二十里樊川北。《清一统志·西安府四》:唐贞元六年建,内有四季柏,形如张盖,四时皆花”
即战国魏鹿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黄河重要渡口。《水经·河水注》: “东岸有故城,险带长河,……今城内有故台,尚谓之鹿鸣台,又谓之鹿鸣城。” 又 《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一年 (386),翟辽奔黎阳
古道路名。亦作清溪关路。唐自四川西部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系在汉灵关道的基础上不断展筑而成。起自黎州 (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 渡大渡河南行,出清溪峡 (今四川汉源县西南),沿越嶲河谷,越小相公岭,转安
即祝阿。又称督扬。春秋时齐地。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春秋》: 襄公十九年 (前554),“诸侯盟于祝柯”。即此。即“祝阿”。
即今广东新兴县北十里洞口镇,为东门河与新兴江汇合处。明万历 《广东通志》 卷46: 新兴县有洞口墟。
即小海寨。在今江苏东台市西北。《清一统志·扬州府一》 引 《府志》: “宋范仲淹筑捍海堤,起虎墩,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