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凉道
1913年由河西道改置,属甘肃省。治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和临泽县以东,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县市以西地区。1927年废。
1914年6月由河西道改名,治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属甘肃省。辖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张掖、东乐、山丹、抚彝等县。辖区约当今甘肃省临泽、肃南(东部)两县以东,民勤、武威、古浪、天祝、永登等县市以西地区。1927年废。
1913年由河西道改置,属甘肃省。治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和临泽县以东,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县市以西地区。1927年废。
1914年6月由河西道改名,治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属甘肃省。辖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张掖、东乐、山丹、抚彝等县。辖区约当今甘肃省临泽、肃南(东部)两县以东,民勤、武威、古浪、天祝、永登等县市以西地区。1927年废。
①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寰宇记》 卷152甘州: “北至张掖河,屈曲过同城镇至峡口峰,总三千七十八里。”②在今福建南靖县东。《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南靖县: 峡口山在 “县东十五里。两山相夹如门,
又作搜登、苏通站。清置,故址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北搜登站镇。《清一统志 · 吉林二》“尼什哈站” 条下: 乌拉站 “又西南七十里至蒐登站”。
即喀什噶尔新城。清道光八年 (1828)筑,在今新疆疏勒县。光绪八年 (1882) 于此置疏勒州。二十八年 (1902) 改置疏勒府,1913年改置疏勒县。
即今四川射洪县南柳树镇。清光绪 《射洪县志》 卷2: 柳树镇在 “县南八十里”。(1)在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东南部。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柳,人口2万。清初有人迁入时,因家东部
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林尘镇。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10化州: 林尘在 “州北六十里”。
在今山东临清市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34临清州: 渡口驿 “其地为清河、夏津两县之交,漕舟所经,因置驿于此”。《清一统志·临清州》 作“渡河水驿”。
①即今河北巨鹿县北三十里官亭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巨鹿县图: 北有官亭镇。②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北。《清一统志 ·淮安府二》: 官亭镇 “旧名崇河集。明初都金陵,此为山东驿传中道,设爬泥荡铺,建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延津县东。《春秋》: 桓公十二年 (前700),“公会宋公于虚”。战国属魏。《史记·秦始皇本纪》: 五年 (前242),“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即此。古邑名。又作郯。春秋宋邑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临安路。治所在今云南通海县西二十二里河西镇。二十六年(1289) 降为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通海县西北。属临安路。至元二十六年降为县。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一百里达维乡。《清史稿·查礼传》:乾隆三十八年(1773)木果木之役,“美诺已陷贼,阿桂驰援,以达围重陷,檄礼驻守”。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