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
又作瑯琊。春秋末越国都城。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 (夏河城)。《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勾践二十五年 (前472) 徙都瑯邪。约于公元前379年越王翳始从琅邪迁都于吴 (今江苏苏州市)。秦于此置琅邪县。
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胶南市西南。《水经注·潍水》:“越王勾践之故国也。勾践并吴,欲霸中国,徙都琅邪。”即此。约公元前379年,越王翳始从琅邪迁都于吴(即今江苏苏州市)。秦置琅邪县。
又作瑯琊。春秋末越国都城。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 (夏河城)。《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勾践二十五年 (前472) 徙都瑯邪。约于公元前379年越王翳始从琅邪迁都于吴 (今江苏苏州市)。秦于此置琅邪县。
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胶南市西南。《水经注·潍水》:“越王勾践之故国也。勾践并吴,欲霸中国,徙都琅邪。”即此。约公元前379年,越王翳始从琅邪迁都于吴(即今江苏苏州市)。秦置琅邪县。
清置,属洛川县。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北五十里洛生。
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即古扬水入汉水之口。《晋书·朱伺传》:王廙将西出,“遣长史刘浚留镇扬口垒”。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北。东晋建武元年(317年),王廙将赴荆州,留长史刘浚镇扬口垒,即此。
西汉置,属六安国。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东汉属庐江郡。三国魏属安丰郡。东晋末废。南朝梁复置,属新蔡郡。北齐改为固始县。古县名。西汉置县,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孔蓼为蓼侯于此。治今河南省固始县
北宋庆历八年 (1048) 置,为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治所在真定府 (治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平、藁城、巨鹿、丘县、肥乡、临漳以西地区及河南安阳、鹤壁、林州、汤阴等市县地。金废。北宋
又名乌亭逆水、丽水。即今甘肃中部庄浪河。源出甘、青两省边境冷龙岭东坡,东南流经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南,至兰州市西河口入黄河。《汉书·地理志》 金城郡允吾县: “乌亭逆水出参街谷,东至枝阳入湟。” 《
即瑇瑁县。西汉置,属珠崖郡。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县南。后废。《舆地纪胜》卷 124 引《寰宇记》: “郑彦 《琼记》 云: (琼) 山在古玳瑁县。”
明弘治七年 (1494) 改九名九姓独山州置,属都匀府。治所即今贵州独山县。州南二十里有独山,据清嘉庆 《贵州通志》 卷2 《都匀府图说》称: “群嶂相联,一峰独峙,州因以名。” 1913年改为独山县
清宣统元年 (1909) 置,属奉天省。治所在大肚川 (今吉林辉南县东南抚民镇)。以地在辉发河南岸,故名。寻移治谢家店 (今辉南县东南辉南镇)。1913年改为辉南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今吉
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清一统志·严州府》: 赤洲岭 “在桐庐县西北四十五里。其岭萦回曲折,凡三里余。有赤洲洞,自洞门梯级而下三丈余,有石壁,自壁八十余步,洞屋高敞,萦回曲折而入,莫知所穷。唐贞元中,侍
秦置,为衡山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黄州市北十里禹王城。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都此。西汉属江夏郡。三国吴属蕲春郡。西晋属弋阳郡。东晋咸和中为西阳郡治。咸康四年 (338) 又兼南豫州治。五年(339),后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