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溪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下。北宋欧阳修 《瑯琊山六题》 诗中有 《琅琊溪》 诗: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下。北宋欧阳修 《瑯琊山六题》 诗中有 《琅琊溪》 诗: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即今北京市石景山区东部鲁谷。《辽史·韩延徽传》: 应历九年 (959) 延徽 “葬幽州之鲁郭。”即此。
即今印度孟加拉邦之加尔各答。清谢清高 《海录》: “明牙剌…又三四日到古里葛达,英吉利官军镇明牙剌者治此,有小城,城内唯住官军,商民环处城外。”
即东曹国。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北乌拉秋别。《新唐书·西域传》:东曹又名“苏都识匿”。
①在今江西宁冈县东。《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永宁县: 鹅岭在 “县 (治今新城镇) 东五十里。双峰耸翠,左有巨石,其旁峰峦昂起如鹅项欲鸣,因名”。②又名峨岭。在今江西遂川县西南。《明一统志》卷56吉
元置,属阿宁万户,后属和泥路。治所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南五十四里官厅。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和泥府。十七年(1384)改纳楼茶甸长官司。元于纳楼部置,治今云南省建水县境内。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
①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三十里。《汉书·地理志》 注:师古曰“阚骃云:地多斥卤,故曰斥丘”。北齐废。②唐天祐二年(905)改成安县置,属相州。治所即今河北成安县。五代唐复名成安县。古县
即今陕西永寿县城。地当往来冲要。相传唐代宗时,鱼朝恩曾监军于此,故名。在陕西省永寿县南部,封侯沟(东沟)、漠西河(西沟)之间。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监军,人口1.
在今江苏灌云县境。《寰宇记》 卷22海州朐山县: “蛎山在县东南二百里。其山在海中,四面平坦,潮上半没,潮落方见,故其上多蛎,即螺蚌之类也。” 《方舆纪要》 卷22以为蛎山在 (海) “州东南百里海中
又称仲(卓)尼拉。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冬春大雪封山,夏秋可通行。1954年中印协定规定双方商人、香客可经由此山口互通往来。玛那山口是札布兰、达巴到印度境内仲尼一带的山口通道。
卿,又作乡。唐宋羁縻州。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南麻响。属黔州都督府。南宋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