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宫
在今甘肃泾川县西三里回山上。《寰宇记》卷22:保定县有“西王母祠”。通称王母宫。有石窟,开凿于5世纪末。高11米,宽12米,进深8米。窟门及东壁已塌毁,现存清代四层木结构飞阁。原有造像千余尊,故又称千佛洞。现仅存二百余尊。
在今甘肃泾川县西三里回山上。《寰宇记》卷22:保定县有“西王母祠”。通称王母宫。有石窟,开凿于5世纪末。高11米,宽12米,进深8米。窟门及东壁已塌毁,现存清代四层木结构飞阁。原有造像千余尊,故又称千佛洞。现仅存二百余尊。
即今四川合江县西南九支镇,对岸为贵州赤水县。民国 《合江县志》 卷1: 富家坳场 “距城九十里。在赤水县对岸,仅隔赤水河。居民六十余家”。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置,属永顺宣慰司。治所即今湖南永顺县东南王村镇。清废。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为土州。属永顺宣慰司。清时废。
北宋末改落来镇置,属江阳县。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南一百里怀德镇。明《泸州志》引《江阳谱》:“怀德镇旧名落来镇。宣和三年安抚司状奏:据落来市乡老称:落来镇,初因夷人落来归明于本镇住,遂呼镇市为落来,乞改换。
一名文殊院。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中台灵鹫峰顶。唐释法云建。《清一统志·代州》:文殊寺“相传寺成时,文殊现金像,塑工安生肖之,名曰真容院。明易今名”。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
在今河南杞县东北。《寰宇记》 卷1开封府雍邱县: “肥阳城在县东北二十里。按 《城冢记》云: ‘禹治洪水时在肥泽之阳所筑。’”
①春秋晋邑。在今山西霍州市东南。《左传》:僖公十五年(前645),“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杜注:“阴饴甥即吕甥也,食采于阴,故曰阴饴甥。”②即“平阴”。春秋周地。在今河南孟津县北。《左传》:昭公
又名燎石冈、料石冈。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方舆纪要》卷11良乡县:辽石冈“在县治东三里。《志》云: 冈有古城五座, 方圆棋布。冈顶有多宝佛塔, 隋建。《金志》作料石冈”。
在今广东阳山县北。《水经·洭水注》: “洭水又东南流而右与斟水合,水导源近出东岩下,穴口若井,一日之中十溢十竭,信若潮流,而注洭水。”《清一统志·连州》 引 《广东通志》: 斟水 “在县东二里。源出东
即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六十五里井家山。《魏书·世祖纪》:北魏太延五年(439),“蠕蠕犯塞,遂至七介山,京师大骇”。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右玉县西南。北魏太延五年(439年),柔然敕连可汗闻魏伐姑臧,乘
又名蒲昌海。即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山海经·西山经·西次三经》: 不周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注于泑泽,即经所谓蒲昌海也。”即“蒲昌海”。《水经注·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