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仔峡
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双髻山附近。《清史稿· 向荣传》: 咸丰元年 (1851),太平军据守紫荆山,“荣偕乌兰泰等迭夺猪仔峡、双髻山要隘”。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东北。两山对峙,中通一线,十分陡险。清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太平军以此为隘,向荣率清军进攻失利。七月十五日清军又由间道分四路攻来,太平军战败。
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双髻山附近。《清史稿· 向荣传》: 咸丰元年 (1851),太平军据守紫荆山,“荣偕乌兰泰等迭夺猪仔峡、双髻山要隘”。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东北。两山对峙,中通一线,十分陡险。清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太平军以此为隘,向荣率清军进攻失利。七月十五日清军又由间道分四路攻来,太平军战败。
即今四川綦江县南东溪镇。《方舆纪要》卷69綦江县:东溪马驿“在县南六十里。有东溪巡司。嘉靖中移赶水镇”。
春秋齐地,在今山东阳谷县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公会晋师于上鄍”,即此。古地名。春秋齐地,在今山东省阳谷县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年):“公会晋师于上鄍。”即此。
本西域大宛国都,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千东南卡散赛。《汉书·西域传》: “大宛国,王治贵山城,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西域大宛国国都。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卡散赛。
1913年降呼兰府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呼兰县。以呼兰河而得名。《满洲源流考》 卷18: “呼兰,满州语烟洞也。” 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旧县名。1913年改呼兰府置,治今黑龙江省哈
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唐白河入汉江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嘉禾五年(236),吴大帝孙权使逊与诸葛瑾攻襄阳,“军到白围”。即此。
①在今安徽歙县北二十里。《新唐书·地理志》:歙县“有主簿山”。《舆地纪胜》卷20徽州:主簿山“即飞布山,在歙县。《新安记》云:昔寇乱,县主簿率百姓保此山获全,因名。唐天宝间改名飞布”。②在今安徽祁门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三十五里阳陵村。西晋废。十六国西燕复置,北魏太平真君中废,和平中又置阳阿县,属建兴郡。移治今山西晋城市北四十里大阳镇。永安中属高都郡。北齐废。古县名。汉置,治今
唐武德元年 (618) 分高陵县置,属雍州。治所在今陕西高陵县西南。贞观元年 (627) 省入高陵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属雍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①明置,属宁夏中卫。即今宁夏中卫县西南常乐镇。后废。②一作长乐堡。即今陕西榆林市东常乐堡。《清一统志·榆林府二》: 常乐堡,“明成化初,巡抚卢祥于今堡南二十里创筑。弘治二年,巡抚刘忠因其地沙积无水,徙
1933年1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改赤南县置,治青鹤观 (今陕西镇巴县南青鹤观)。后迁盐场坝 (今镇巴县南盐场坝)。1935年3月废。旧县名。川陕革命根据地设。1934年初由赤南县改名。1935年红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