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丘
春秋齐地。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十里。《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即此。
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春秋》鲁僖公十五年(前645年):“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即此。
春秋齐地。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十里。《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即此。
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春秋》鲁僖公十五年(前645年):“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即此。
金初分袭庆府置,治所在奉符县 (今山东泰安市)。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为州。金初分袭庆府置,治奉符县(今山东泰安市)。属山东西路。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泰安州。
即悉补野的异译。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册府元龟·外臣部》: “自号吐蕃为宝髻。” 地在今西藏乃东、穷结县境。
在今河南新安县北。五代唐庄宗陵。《旧五代史· 唐书 · 庄宗纪》: 天成元年 (926),庄宗“葬于雍陵”。后晋避讳改为伊陵。《清一统志·河南府三》: 雍陵 “在新安县北七十里黄坂峪”。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介休市南。《左传》:桓公二年(前710),“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史记·周本纪》: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一说在今山西安泽县北。古邑
又称玉水。即今山东济南市西南玉府河。《方舆纪要》卷31长清县:丰齐河在“县东北三十里。自泰山北下柳坞,都泉诸溪水会而成流,经渴马崖,又西北经丰齐镇。至县北,入大清河”。
今山东泰安汶水及其四条主要支流的合称。晋郭缘生《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曰汶。汶凡有五:北汶、嬴汶、牟汶、柴汶、浯汶, 皆源别而流同。”《元和志》沿用。据《水经注》,五汶应为汶水干流及牟汶、北汶、石汶
一名二郎店。即今湖北大悟县。旧属孝感县。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孝感县北有二郎庙市。1933年划归礼山县。1952年置大悟县于此。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六十五里教儿墕乡。《方舆纪要》 卷40河曲县: 柏杨岭堡 “在老营堡西北。万历二年置,周不及一里。沿边破卤营、好汉山等三十一处皆极冲。…… 《志》 云,堡旧设于柏杨镇,后因山高无水,
俗称老屋角。在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西三十八里西溪南村。为吴氏私宅。是明代中期民居的代表作。为五间二进,两层楼阁四合院,砖木结构。大门上有门罩,用水磨砖做成外突线脚,顶覆以瓦檐。院墙上覆蝴蝶瓦,
西汉置,初为侯国,后改为县,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涿州市东五十里长安城。东汉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