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散城
金建,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南山城镇。《金史·太祖纪》: 收国二年 (1116) 五月,“阿徒罕破辽兵六万于照散城”。即此。
即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金收国二年(1116年),乌论石准大败辽军于照散城,即此。
金建,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南山城镇。《金史·太祖纪》: 收国二年 (1116) 五月,“阿徒罕破辽兵六万于照散城”。即此。
即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金收国二年(1116年),乌论石准大败辽军于照散城,即此。
北宋政和五年 (1115) 升遂州置,治所在小溪县 (今四川遂宁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遂宁、蓬溪、潼南等市县地。南宋端平三年 (1236) 兵乱,曾移治蓬溪砦 (今四川蓬溪县东蓬溪山上)。元至元二十年
又名新宫、显阳宫。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寺南,成贤街旧牌楼一带。东晋元帝南渡,初居太初宫,改为建康宫。《晋书·成帝纪》: 东晋咸和三年 (328) 苏峻作乱。四年,“峻子硕攻台城,又焚太极东堂、秘阁,
春秋秦邑,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鄜城村。《史记·封禅书》: 秦文公于此作鄜畤。古邑名。即今陕西省洛川县东南鄜城。春秋时属秦。西汉时置为鄜县。
亦作镐池、鄗池。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西北丰镐村西北。《史记·秦始皇本纪》 载: 始皇三十六年 (前211),“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 ‘为吾遗滈池君’”。《集解》: “张晏曰
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北,注入杉木江 (今威远河)。《清史稿·地理志》 景东直隶厅:“景谷河南流入威远。” 县以景谷河为名。
1941年伪满改四平街市置,为四平省会。治所即今吉林四平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仍为四平市。1947年为辽北省会。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吉林省。简称四。在吉林省西南部、东辽河下游。面积1.5
东晋侨置,为秦郡治。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西北。南齐属齐郡。后废。
即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海中大铲礁。《寰宇记》 卷169儋州: 狮子石 “在义伦县西八十里。石在海中,形如狮子”。明正德 《琼台志》 卷6: 狮子石 “在州 (治今中和镇) 西五十里高麻都海中。一石峰状类
西晋置,在今河北藁城市北三十里。《魏书·太祖纪》: 皇始二年 (397) “二月己巳,帝进幸杨城。丁丑,军于巨鹿之柏肆坞,临呼沱水”。大败慕容宝。即此。在今河北省藁城市北、滹沱河南岸。东晋隆安元年(3
唐宣宗时筑,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三里。《方舆胜览》卷70西和州:“丙午,金人初犯中原。越五年,陕西尽陷,……熙河偏将关师古率熙河兵戍于本州之白石镇,外控强敌,内为全蜀之保障,州遂侨治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