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山县
1914年改清平县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1920年直属贵州省。1952年改置炉山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炉山自治县,迁治凯里镇 (今凯里市)。1956年改为炉山县。1958年与雷山、丹寨、麻江三县合并,改名凯里县。
旧县名。1914年改清平县置,治清平镇(今贵州凯里市炉山镇)。1952年改设炉山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名自治县,并自清平镇迁治凯里镇。1956年成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后,仍复炉山县。1958年与丹寨、雷山、麻江三县合并,改置凯里县。
1914年改清平县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1920年直属贵州省。1952年改置炉山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炉山自治县,迁治凯里镇 (今凯里市)。1956年改为炉山县。1958年与雷山、丹寨、麻江三县合并,改名凯里县。
旧县名。1914年改清平县置,治清平镇(今贵州凯里市炉山镇)。1952年改设炉山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名自治县,并自清平镇迁治凯里镇。1956年成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后,仍复炉山县。1958年与丹寨、雷山、麻江三县合并,改置凯里县。
清宣统元年(1909)于德尔格忒宣慰司极北地区置,属登科府。治所在色许(今四川石渠县)。以境内最大的喇嘛寺色须寺的谐音得名。“石渠”,藏语意为“所巴下色登部落的后代”。色须寺为其后人所建。1913年属
明置,在今宁夏中宁县东北渠口农场。清乾隆二十年 (1755) 裁。
金正大三年(1226)升义合寨置,属绥德州。治所即今陕西绥德县东义合镇。元至元四年(1267)废。古县名。金末升义合寨置。治今陕西省绥德县义合镇。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废为寨。
东汉永初六年 (112) 置,为马苑。在今四川会理县境。《后汉书·孝安帝纪》: “六年春正月庚申,诏越巂置长利、高望、始昌三苑。”
西藏古地名。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诸小邦,建成吐蕃王朝 (约629—842),定都于逻娑 (藏文意为 “山羊地”),在全境设置四个如(藏文意为 “翼” 或 “部”) 的军政区域,其中,乌如(藏
在今山东泰安市泰山岱宗坊西。清聂《泰山道里记》:“观初名建封院,宋政和八年赐额升元,有敕牒碑。元至元二十二年张志纯重修,改曰朝元,有徐世隆碑。其神祀东华帝君,俗谓之东岳
1912年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在龙门镇(今黑龙江省德都县东北龙镇)。1917年改为龙镇县。1912年由龙门、安古、乌鱼三镇地方设置,治龙门(今黑龙江五大连池市龙镇)。1917年升县,并改名龙镇县
即琅邪郡。治所瑯邪县 (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
在今云南云县南五十里。《清一统志·顺宁府》:永镇关“在云州南五十里,为往来各土司路。前有四十八道水,深箐茂林,五六十里皆阴翳泥淖。明于此设关,有堡城门,委员戍守,为边隅重地”。
即今浙江宁波市东五十里大碶镇。清乾隆《宁波府志》卷8《村市》:县东泰邱乡有大碶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