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岩寺

灵岩寺

①原在山西大同云冈,后仿造于河南洛阳市南龙门石窟。《魏书·释老志》 载:“景明初,世宗诏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于洛阳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洛阳伽蓝记》卷5载:“京南关口有石窟寺、灵岩寺。”《魏书·出帝纪》 亦载:永熙二年(533)正月,“己亥,车驾幸嵩高石窟灵岩寺”。疑即龙门石窟中的宾阳洞。

②一名秀峰寺。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灵岩山上。《吴地记》:“晋太尉陆玩舍宅置寺。”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32:“显亲崇报禅院在灵岩山顶,旧名秀峰寺,吴馆娃宫也。梁天监中始置寺,……今为韩蕲王功德寺,寺改今名。”

③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北魏正光中法空禅师始建。《方舆纪要》卷31引唐李吉甫《十道图》,以此寺与南京栖霞寺、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寺为“四绝”。寺内有唐李邕撰书《灵岩寺颂碑》。元于钦《齐乘》卷5谓“寺乃佛图澄卓锡之地,有立鹤泉、佛日岩、辟支塔。自山麓至寺门十余里,古松参天,亦谓之十里松,历代碑志具存”。清聂��《泰山道里记》引元八达氏题识曰:“岩前松桧时时绿。东晋京兆竺僧朗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初止于琨瑞山降锡焉,尝往来于此说法,猛兽归伏,乱石点头,灵岩所由名也。”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④在今陕西略阳县南七里嘉陵江畔。《清一统志·汉中府》:灵岩寺“在略阳县南七里。唐建”。


(1)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方山下、泰山西北麓灵岩峪中。《泰山道里记》:东晋京兆竺僧朗尝往来于此说法,“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故称灵岩。创建于前秦永兴年间,兴于北魏,盛于唐宋,与南京栖霞寺、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寺同称中国四大丛林。最盛时殿阁40余处,禅房500多间,僧侣500余人。主体建筑千佛殿(始建于唐),现存殿宇为明代建筑,其前檐下柱础仍为唐宋遗物,殿内40尊彩色泥塑罗汉像,高1~1.2米,其中27尊塑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另17尊为明代增塑,艺术价值很高,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殿西有墓塔林,还有辟支塔、御书阁等重要古建筑及唐李北海灵岩寺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区北灵岩山七星岩下。这里层峦叠嶂,泉水淙淙,松竹茂密,为著名避暑胜地。寺始建于隋,名光化寺。唐高僧道因住持于此。唐开元年间,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重建,并建千佛塔。清同治年间在寺后发现两个藏经洞,藏有唐代石刻《大般若经》、《佛说灌顶经》、《波罗蜜多心经》等20余种,经版近千块,出土时部分已破碎。现存罗汉殿、天王殿、接引殿等均系清代建筑,面积达 2145 平方米。寺内还有千手观音、黑风洞、灵窦泉、棋盘石、喜雨坊等古迹。

灵岩寺墓塔林


猜你喜欢

  • 画邑

    亦名画中。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因澅水为名。《史记·田单传赞》: “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曰: ‘环画邑三十里无入。’”即此。《索隐》 引刘熙云,画为 “齐西南近邑”。《正义》 引《括地

  • 宾化砦

    北宋改宾化县置,属涪州。即今四川南川市。《宋史·蛮夷传》: 熙宁三年 (1070),转运使孙固攻南平僚,“复宾化砦,平荡三族。以其地赋民,凡得租三万五千石、丝绵一万六千两”。次年改为隆化县。

  • 拒阳县

    西晋太和三年(368)置,属上洛郡。治所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八十里古城镇。北周为拒阳郡治。隋开皇五年(585)改名洛南县。古县名。东晋太和三年(368年)置,治今陕西省洛南县东南。属上洛郡。后废。北魏太

  • 马鬃岭关

    明置,在今贵州黄平县北。《清一统志·镇远府》:马鬃岭关“在黄平州东马鬃岭上”。

  • 老人泉

    又名老翁泉。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七里苏坡山。《方舆胜览》卷53眉州有老人泉。北宋著名学者苏洵于此见白发老翁,故名。苏洵死后葬此。苏轼《送贾讷倅眉》诗自注:“先君葬于蟆颐山之东二十余里,地名老翁泉。”

  • 称心寺

    南朝梁大同三年 (537) 建,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北。唐宋之问有 《游称心寺》 诗。梁大同三年(537年)建。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北。

  • 莒溪铁务

    北宋置,属长汀县。即今福建连城县南莒溪镇。《元丰九域志》 卷9及 《宋史·地理志》 汀州长汀县皆载有莒溪铁务。

  • 千金堨

    一名千金堰。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三国魏太和五年(231)筑,积石为堰,堰谷水。《水经·谷水注》:谷水“东至千金堨。《河南十二县境薄》曰:‘河南县城东十五里有千金堨’。《洛阳记》曰:‘千金堨旧堰谷水,魏

  • 半泾

    故址在今江苏太仓市东三里。《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半泾在“旧横带城东南,入娄江,北通七鸦浦。元至正十四年,方国珍自刘河突犯,至半泾,董博霄与战,败却之。十七年国珍复来侵,士诚将吕珍大破之于半泾。湖水

  • 博斯腾淖尔

    即今新疆博湖县东南博斯腾湖。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27: 博斯腾淖尔 “在哈喇沙尔城南四里。东西袤三百余里,广半之,周七百余里。亦名待雅海子。北岸受奇尔归图郭勒、海都郭勒两水,而海都郭勒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