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君山
即泠君山。在今广东乐昌市东北。《舆地纪胜》卷90韶州:灵君山“在乐昌县东北四十五里。山下有灵君之神,因名。《旧经》云:山顶有池,周围四十步,深五尺, 内有银名九牛根,与半夏同”。《清一统志·韶州府》:泠君山“在(乐昌)县东北三十里。下有汤泉”。
即泠君山。在今广东乐昌市东北。《舆地纪胜》卷90韶州:灵君山“在乐昌县东北四十五里。山下有灵君之神,因名。《旧经》云:山顶有池,周围四十步,深五尺, 内有银名九牛根,与半夏同”。《清一统志·韶州府》:泠君山“在(乐昌)县东北三十里。下有汤泉”。
即绍庆府。治所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元史·英宗纪》: 延祐七年 (1320),“绍庆路洞蛮为寇,命四川行省捕之”。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升绍庆府为路,治彭水县(今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
又名涂山寺。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岸区涂山(俗名真武山) 上。为重庆著名寺庙。因寺有真武殿,故俗称真武宫。建于唐以前。洪良品 《东归录》 载:“上已与吴玉峰茂才乘肩舆循山左迤行十余里,至真武山。山左有真武宫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清乾隆《巴县志》卷1:石油溪“有石井现出油,可取供灯火”。
元初置,属巩昌路。治所在河池县 (今甘肃徽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徽县、两当二县地。至元元年 (1264) 改为徽州。南宋宝祐末蒙古入蜀置,治河池县(今甘肃徽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徽县地。至元元年(126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东汉置征羌县于此。《水经·颍水注》:大水东南径召陵县故城南,“又东南径征羌县,故召陵县之安陵乡安陵亭也”。
唐永泰元年 (765) 分余干、弋阳二县地置,属信州。治所在今江西贵溪县西一里。《元和志》卷28信州: 贵溪县“在贵溪口,因以为名”。元属信州路,移治今贵溪县。明属广信府。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1926
五代晋天福七年(942)改延唐县置,属道州。治所即今湖南宁远县。北宋乾德三年(965)改名宁远县。古县名。五代晋天福七年(942年)改延唐县置,治今湖南省宁远县。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改名宁远县。
即今云南陇川县西南二十八里陇把。《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东四关属陇把守备。”明于陇把设陇把守备,驻兵总领铁壁、虎踞、天马、汉龙四关。
①在今甘肃天水市西。《方舆胜览》 卷69天水军: 黑谷山 “大山乔林,连跨数县。有黑谷关。绍兴初,郡守陈俊置,以防秦巩来路,最为冲要”。②在今甘肃西和县南百里,接成县界。《方舆纪要》 卷59西和县:
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清一统志·贵阳府》:上马桥河“在定番州西北废上马桥司东,其水东北流入府界,即南明河上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