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丘道

灵丘道

古道路名。北魏筑,以道出灵丘县,故名。北起今山西大同市,南越恒山,灵丘县以下沿唐河谷道出太行山,南抵河北定州市,为当时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魏书·太祖纪》:天兴元年(398),“发卒万人治直道, 自望都铁关凿恒岭至代(指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五百余里”。太和六年(482),又“发州郡五万人治灵丘道”。即此。唐称为飞狐道。


山西高原北部与河北平原间交通要道。《魏书·高祖纪》:北魏太和六年(482年),“发州郡五万人,治灵丘道”。即此。因道出灵丘县(今属山西),故名。北起平城县,南越恒山,东南由灵丘县以下,循今唐河谷道出太行山南抵中山郡(治今河北定州市)。


猜你喜欢

  • 焦冈

    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六十里。《资治通鉴》: 唐光启二年 (886) 九月,“李克修攻孟方立,甲午,擒其将吕臻于焦冈,拔故镇、武安、临洺、邯郸、沙河”。即此。在今河北省武安市西。唐末李克修败邢州兵于此。

  • 冷碛砦

    明置,属天全六番招讨司。在今四川泸定县南冷碛镇。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5边防记:“《志》云,冷碛十八砦,为三十六种番夷出入之路。”

  • 英芨山

    在今福建南安市西。《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南安县: 英芨山 “在县西五十里。山势盘踞数十里, 中峰尖而势差伏, 旁二峰两翼��张, 如鹰振翼,一名鹰山。下有英洋溪,俗名英

  • 八激堤

    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八激堤北。汉安帝永初七年令谒者泰山于岑于石门东积石八所,皆如小山,以捍冲波,谓之八激堤。”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黄河南岸。东汉永初七年(11

  • 丹河驿

    在今山东昌乐县西十里。《清一统志·青州府二》:“旧置丹河马驿。又有小丹河店递运所。明万历初,与驿俱革。今为丹河铺。”

  • 掩山

    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北。宋本 《寰宇记》 卷116永明县: “掩山在县西北三十里,接营山。又西连青山。有一岩,穴口有石掩塞,因为名。”

  • 阿克素睦尔瓦

    亦作阿黑素睦尔瓦、阿克苏睦尔瓦。清帕米尔八卡之一。光绪五年(1897)后置,在今克孜勒拉巴特。宣统《新疆图志》卷8:光绪十七年(1891),“俄夺占帕密尔,修筑堡垒于黑孜吉牙克、阿克素睦尔瓦、苏满三处

  • 四明

    浙江省旧宁波府(治所在鄞县,今浙江宁波市)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宋明州、庆元府,元庆元路,明、清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四明山得名。如宋有《乾道四明图经》、元有《延祐四明志》、清有《四明志补》等。

  • 东津渡关

    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东津镇。《方舆纪要》卷79襄阳县“柳关”条下:“又府东十里有东津渡,为汉江渡口。二关皆控汉江之险。”清设千总驻防。

  • 通会桥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 西。《方舆纪要》 卷78江陵县: 通会桥 “在府城西。众水之所会也。下有铁窗大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