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
辽置,属南京道平州。治所在义丰县 (今河北滦县)。《元史·河渠志》 引宋王曾 《北行录》 云:滦州 “因河为名”。辖境相当今河北滦县、滦南、乐亭等县。元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滦县。
辽天赞二年(923年)契丹析平州地置,治义丰县(今河北滦县)。因境有滦河,故名。属南京道。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滦县、滦南、乐亭等地。北宋末金灭辽,宋欲得平、滦之地,即此。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滦县。
辽置,属南京道平州。治所在义丰县 (今河北滦县)。《元史·河渠志》 引宋王曾 《北行录》 云:滦州 “因河为名”。辖境相当今河北滦县、滦南、乐亭等县。元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滦县。
辽天赞二年(923年)契丹析平州地置,治义丰县(今河北滦县)。因境有滦河,故名。属南京道。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滦县、滦南、乐亭等地。北宋末金灭辽,宋欲得平、滦之地,即此。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滦县。
一作半汤湖。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宋《景定建康志》卷18:半阳湖“在城东北四十里,周回十五里,水同一壑而冷热相半”。又引《舆地志》及《南徐州记》云:“江乘县南有半阳泉,半冷半热。热处可烂物,冷处如冰。热
北魏置,属荆州。治所在左南乡县(今河南淅川县南)。西魏改为秀山郡。
清光绪八年 (1882) 置,属疏勒州。治所在喀什噶尔回城 (今新疆喀什市)。二十八年 (1902)属疏勒府。民国初属新疆喀什噶尔道。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55年徙治托库扎克巴
又作鬼窟山。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杰沙东北。《方舆纪要》 卷119孟养军民宣慰司: 鬼窟山 “极险扼,夷人据为硬寨。或讹为鬼哭山。正统十三年,督臣王骥复征麓川,余孽思机等于孟养败其兵,金沙江贼于鬼哭山
明置,属越嶲卫。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晒经乡。《明史·地理志》 越嶲卫: “有晒经关。” 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4: 晒经关,“ 《志》 云: 关在越嶲卫东三百里高岭山,关旁广石,即三藏法师晒经处,
①亦作乌溪关。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荆溪县记:“乌溪镇在城东南五十里。”②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乌溪镇。清乾隆《当涂县志》卷6《镇》:乌溪镇“在县东九十里”。在安徽省当涂县南部。面积4
即今广西岑溪县之义昌江。《清一统志·梧州府》: 泷底江 “在岑溪县南。源出县东南凤凰、黄陵二山及西宁县排埠,西流名竹子河。又西合大峒水、乌峡水绕城南,经皇华山麓,为皇华江。至县西北石泷山,水行石隙中,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东南三十四里泥城镇。清时有县丞驻此。在上海市南汇区东南部。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泥城,人口 1510。 相传清道光、咸丰年间,贫民来此筑土堤垦殖,泥堤状如城,故名
①俗呼大湖江。即今江西赣县北湖江乡。清时有巡检驻防。②即今福建闽侯县北大湖乡。清时侯官县丞驻此。民国置县佐。(1)在福建省永安市北部、益溪两岸。面积248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湖,人口
唐大历初改仪隆县置,属蓬州。治所即今四川仪陇县。以仪陇山为名。明洪武十年(1377)废入蓬州,十三年(1380)复置。清属顺庆府。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在四川省东北部。属南充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