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滇池

滇池

又称滇池泽。即今云南中部之滇池。《史记·西南夷列传》: “��至滇池, 方三百里, 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 对滇池的解释,《文选·蜀都赋》 刘逵注引谯周 《异物志》: “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似如倒流,故俗云滇池。” 王先谦 《汉书补注》: “颠与滇同,以颠主义,顶也,皆因滇池居地高颠之故。” 近人于希贤在 《滇池地区的历史地理》中,解释为滇池水系的奇河倒流现象。近年,人们对传统说法提出了怀疑。任乃强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认为: “其为夷语旧称可知,安得有取于颠倒之义哉。”刘琳 《华阳国志校注》 认为: “盖滇本当地少数民族对此湖的称呼,汉人译其音加水旁作滇耳。” 唐代,滇池仅指南部的水海,北部的草海又称昆池。唐樊绰 《蛮书》 卷2: 昆池,“土蛮亦呼名滇池。案今晋宁川中,自有大池在东南,当是滇池。水不可呼池,乃蛮不能别”。


古称大泽、滇池泽。滇与甸同音,系古代彝民所指“坝子”,意“坝子中的湖泊”。又称昆明湖、昆明池。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汉书·地理志》:滇池县“滇池泽在西北”。《华阳国志·南中志》:“有泽水,周围三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旧唐书·地理志》昆州晋宁县(今县东北晋城):“有滇池,周三百里。”《蛮书·山川江源第二》:“今晋宁川中,自有大池在东南,当是滇池。”为断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1886.3米,历史上面积为现有面积的3倍,由于历年围湖造田,现存面积297.9平方千米,最大水深5.87米,蓄水量11.69亿立方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主要入湖河流有盘龙江、东白沙河、宝象河、洛龙河、大河等。盛产银鱼、鲫、鲤、虾。具供水、防洪、航运、养殖之利。湖面烟波浩渺,景色佳丽,湖滨旅游景点有大观楼、西山龙门、太华寺、华亭寺、筇竹寺等。


猜你喜欢

  • 赤水军

    唐武德二年(619)置,属河西节度。初在凉州西二百里(今甘肃永登县西南)。开元十六年(728)改为大斗军,移赤水军入凉州城内(今甘肃武威市)。《元和志》卷40:赤水军“在凉州城内。管兵三万三千,马万三

  • 永宁河

    ①又名纳江、纳溪水、清水河、定水、水东河、界首河。即今四川叙永、纳溪二县境之永宁河。《方舆纪要》卷73永宁宣抚司:永宁河“在司城西南,亦曰水东河、亦曰界首河。源出落郎连山涧中,盖司东南蛮境也。有三源北

  • 洗鹤湾

    在今山东泰安市泰山支峰鹤山间后石坞之下。清聂 《泰山道里记》: “有乱石沟水, 南流过壁尘桥,东折经鹤山北,又东汇为洗鹤湾。夹岸陡险,苍松欹卧如梁。水萦回而东注,达于谿里峪。”

  • 白岸城

    唐建,属翼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回龙乡境。《旧唐书·地理志》:翼州有白岸城。《新唐书·韦皋传》:贞元中,攻吐蕃,“南道元帅论莽热来援,与战,破其军,进攻白岸”。即此。在今四川省茂县北。唐贞元九年(793

  • 夏商至春秋时国名。偃姓。在今安徽桐城县北。《左传》: 文公十二年 (前615),“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围巢”。古国名。春秋时小国。在今安徽省舒城市东南,后为楚所灭。

  • 武平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 改大宁路置,属辽阳行中书省。治所在大定县 (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以东及长城以北,内蒙古老哈河、奈曼旗以南,辽宁医巫闾山、大凌河以西地区。后复为大宁

  • 思灵山

    亦作思陵山。又名西山。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新定九域志》 卷9浔州有 “思灵山”。《方舆纪要》 卷108桂平县: 思陵山 “秀峙穹窿,映带府治。上有三清岩。宋淳化初,州守姚嗣宗游此,亦曰姚翁岩。有泉

  • 北邙山

    亦作北山、郏山、芒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王田北山”。杜注:“北山,洛北芒也。”《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刘祉“葬于洛阳北芒”。其后,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又《梁鸿传》

  • 黄河关

    在今河南孟县南。《方舆纪要》 卷49孟县: 黄河关 “在县南,黄河北岸”。

  • 苑川郡

    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置,治所在苑川城(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夏赫连定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