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州
①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光安县(今越南义静省香山附近)。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香山一带。贞观八年 (634) 改为阿州。
②五代后蜀改洋州置,治所在兴道县 (今陕西洋县)。北宋初复为洋州。
(1)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光安县(今越南河静省香山附近)。属南德州(八年改德州)。贞观元年(627年)属驩州。八年改阿州。十三年废。(2)五代蜀改洋州置,治兴道(今陕西洋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西乡、洋县、镇巴、佛坪等县地。北宋初复为洋州。
①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光安县(今越南义静省香山附近)。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香山一带。贞观八年 (634) 改为阿州。
②五代后蜀改洋州置,治所在兴道县 (今陕西洋县)。北宋初复为洋州。
(1)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光安县(今越南河静省香山附近)。属南德州(八年改德州)。贞观元年(627年)属驩州。八年改阿州。十三年废。(2)五代蜀改洋州置,治兴道(今陕西洋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西乡、洋县、镇巴、佛坪等县地。北宋初复为洋州。
即今湖北兴山、秭归县境之香溪河。《水经·江水注》:夔城“西北皆枕深谷,东带乡溪,南侧大江”。
亦作北安丰镇。即今江苏兴化市东北六十里安丰镇。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江苏省东台市南部偏西。面积71.2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丰,人口 8200。以北宋范仲淹率民修堤筑堰,百姓从此“
西周封国。姬姓。国都原在今河南商水县东南,后迫于陈而南迁,在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南顿镇,为楚附庸。《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前637),“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遂取焦夷,城顿而还”。杜注:“顿国,今汝阴
1914年改广宁县置,属奉天辽沈道。治所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广宁镇)。县西有医巫闾山,隋开皇间封为北镇,县因此名。1929年直属辽宁省。旧县名。1914年改广宁县置,治今辽宁省北宁市广宁镇。原属奉
一作卜笼。在今云南弥勒县南。《清一统志· 广西州》: 部笼山 “在弥勒县南五里。环绕县治。旧部笼千户所置于此”。
即腾格尔池。今西藏班戈、当雄二县间纳木错。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海拔4718米。为西藏第一大内陆湖和我国第二大咸水湖。“腾格里” 系蒙古语。藏语称纳木错,皆天湖之意。
西藏古代族部名。亦作扬同。即象雄。分为大羊同、小羊同两部。《唐会要·大羊同国》:“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至贞观末,为吐蕃所灭。”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拉达克地区,小羊同
一作永沙普、雍希叶布。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北查曲流域。后改称永夏。
宋置,属政和县。即今福建政和县西北苦竹林。元废。
即今湖南会同县东北若水镇。《清一统志·靖州》: 若水镇 “在会同县东八十里。宋置寨,明置巡司。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移驻洪江”。在湖南省会同县东北部。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若水,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