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湘江

湘江

①今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灵川县东、海洋山西麓,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永州、衡阳、湘潭、长沙等地,至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长817公里。上古时洞庭湖较小,湘水直接注入长江。《山海经· 海内东经》: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 《水经· 湘水》:“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东北过零陵县东,又东北过洮阳县东,又东北过泉陵县西,又东北过重安县东,过酃县西……又北过临湘县西……又北过罗县西……又北过下隽县西……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

②又名穆家川。在今贵州遵义市东。《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 湘江 “源出龙岩山麓,流经湘山南,与乌江合”。


(1)别称潇湘。湖南省最大河流。《读史方舆纪要》:“湘,相也,言有所合也。”以湘水入湖南境,合潇水、蒸水等北流,故名。上源海洋河出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海洋山西麓。同桂江上源漓江间有灵渠(湘桂运河)相通。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衡阳、衡山、株洲、湘潭、长沙等市县,至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6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240米3/秒。支流众多,主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涓水、涟水等。上游水流湍急,中、下游水量丰富平稳。河源与河口落差460余米,水力资源丰富。建有欧阳海、千金庙、双牌等水库及东江水电站。干、支流大部可通航。(2)汉代前称鄨水,后称芙蓉水。以芙蓉峰得名。乌江支流。在贵州省中部偏北。上有两源,东源出湄潭县,西源出遵义市,相汇后西南流至遵义县三星场注入乌江。长137千米,流域面积4928平方千米。途纳湄江、洛安江等支流,水力资源较丰富。


猜你喜欢

  • 东陂

    在今河南叶县东。《方舆纪要》卷51叶县:东陂“在县东。《志》云:春秋时楚叶尹沈诸梁所凿。东西十里,南北七里”。

  • 腾越八关

    在今云南腾冲县西,以至缅甸境内。明万历间云南巡抚陈用宾设以备缅。铜壁、万仞、神护、巨石为上四关,铁壁、虎踞、天马、汉龙为下四关。

  • 蔺沟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大东流乡南后蔺沟。清于此置经制外委驻守。蔺沟河由此入温榆河。今村分前、后蔺沟。

  • 乌兰县

    ①北周置,属平高郡。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一说在今会宁县西北)。后废。②唐武德九年(626)置,属会州。因乌兰山得名。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一说在今会宁县西北)。唐末废。(1)古县名。北周武帝置,

  • 银赖山

    在今贵州从江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曹滴洞长官司: 银赖山在 “司南十里。旧有银赖洞砦,明初俞通海讨古州诸蛮洞,首克银赖洞”,即此。古山名。在今贵州省从江县西北,有寨。明洪武初,俞通海率军

  • 文侯镇

    ①北齐置,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北。《北齐书·斛律金传》:北齐天保十年(559),斛律光“遂取文侯镇,立戍置栅而还”。②疑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境。《资治通鉴》:南朝陈永定三年(北齐天保十年,559),“齐斛律光

  • 湘山渡

    在今广西桂林市南四十里。明于此置巡司。

  • 东女国

    西藏古代族部名。亦作女国。地在今西藏昌都地区东北部及四川西北部。《旧唐书·东女国传》:“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

  • 黄烟堡

    明置,在今湖南炎陵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80酃县: 黄烟堡 “有衡州卫官兵戍守”。后裁。

  • 万泉县

    唐武德三年(620)置,属泰州。治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万泉村南。贞观十七年(643)改属绛州。《元和志》卷12万泉县:“县东谷中有井泉百余区,因名万泉。”大顺二年(891)属河中府。元至元三年(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