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遊) 仙山
①即今山西高平县西南十余里游仙山。《清一统志·泽州府》: 游仙山 “在高平县南十里”。北宋淳化年间在山上建游仙寺。
②一名响山。即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西郊之狮子山。宋淳熙 《新安志》 卷4休宁县 《山阜》: “游仙山在县南四十五里,平地特起四十仞,周五里。南有石壁削成数百尺,阔四十余丈。” 明弘治 《徽州府志·地理一》 休宁县: 响山 “旧名游仙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平地特起四十仞,周五里。南有石壁削成数百尺,阔四十余丈,呼人辄响应,故名”。
①即今山西高平县西南十余里游仙山。《清一统志·泽州府》: 游仙山 “在高平县南十里”。北宋淳化年间在山上建游仙寺。
②一名响山。即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西郊之狮子山。宋淳熙 《新安志》 卷4休宁县 《山阜》: “游仙山在县南四十五里,平地特起四十仞,周五里。南有石壁削成数百尺,阔四十余丈。” 明弘治 《徽州府志·地理一》 休宁县: 响山 “旧名游仙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平地特起四十仞,周五里。南有石壁削成数百尺,阔四十余丈,呼人辄响应,故名”。
即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海中双帆石。《舆地纪胜》卷126万安军:双女石“在城南陵水县界”。《方舆纪要》卷105陵水县:双女屿“在县东百里大海中,去岸半日。周围数十里。两石对峙如人。上有淡水,海舶多
在今广西靖西县东南岳圩镇 (频峒隘)。《清一统志·镇安府》: 频峒隘 “在归顺州东南六十里。……接越南高平府界,有兵防守”。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东南。清时设兵驻防。
在今河北高阳县西二十里。为三关之一。《清一统志· 保定府三》: 草桥关,“周显德六年(959) 复三关以控燕蓟,雄曰瓦桥,霸曰益津,高阳曰草桥,俱置重兵”。在今河北省高阳县西。五代晋初地入契丹。周显德
①亦名柤浦。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西清凉山南。晋左思 《吴都赋》: “横塘查下,邑屋隆夸。”刘渊林注曰: “查下,查浦。在横塘西,隔内江,自山头南二十里,至查浦。” 《晋书·陶侃传》: “诸将请于查浦筑
蒙古至元四年 (1267) 置洟门千户,元至元十二年 (1275) 改易门县,属昆阳州。治所在市坪村 (今云南易门县南十里南庄)。《元史·地理志》:“县西有泉曰洟源,讹作易门。” 元代后期迁治今县北三
①南朝梁改北梁州置,治所在西城县 (今陕西安康市西北四里汉水北岸)。西魏废帝元年(552) 改置东梁州。②南朝梁天监八年 (509) 置,与北巴州同置一处,称南梁、北巴州。治所在北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
1945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修武县析置,治所即今河南焦作市。1946年撤销。1949年设置焦作矿区 (县级),属平原省。1952年划归河南省。1956年复设焦作市。在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南濒黄河。
俗称巴汗俄尔札萨克旗。即和硕特东上旗。在今青海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海晏县三县交界处。后迁今乌兰县东南。
①东魏置,属淮州。治所在怀恩县 (北周改寿张县,隋改名淮阴县,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辖境相当今江苏淮阴市及洪泽、盱眙、淮阴等县。南朝陈改为东平郡。隋开皇元年 (581) 复改为淮阴郡,旋废。②唐
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东南五站镇。民国汤尔和译《黑龙江》肇州:有“五站(扎拉木台)。清末《黑龙江全界地图》:呼兰县西南有扎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