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泉县

温泉县

①北魏改昌松县置,为昌松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北周复为昌松县。

②唐武德三年 (620) 置,属蒲州。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境。九年 (626) 废。

③唐武德三年 (620) 置,属北温州。治所即今山西交口县东北四十五里温泉乡。《元和志》 卷12温泉县: “因县南温泉为名。” 贞观元年 (627) 属隰州。金初属石州,贞祐四年 (1216) 改属汾州。蒙古至元三年 (1266) 废。

④唐置,为羁縻温泉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东南清潭村。北宋废。

⑤唐置,为都金羁縻州治。治所在今越南河宣省咸安。后废。

⑥1941年升温泉设治局置,属新疆省。治所在温泉城 (今新疆温泉县)。


(1)古县名。(1)唐武德二年(619年)析新城县置,“因县南温泉为名(《元和郡县志》)。治今山西省交口县东北温泉镇,为北温州治。贞观初改属隰州。金属石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省入孝义县。(2)唐武德三年置,治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属蒲州。九年省。(3)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东,为温泉州治。北宋废。(2)今县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西部和北部与哈萨克斯坦相邻。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面积5663.7平方千米。人口7.3万。辖2镇、4乡、3农牧场。县人民政府驻博格达尔镇。1938年设温泉设治局,属伊犁管辖。1941年改为县,仍属伊犁。1950年属伊犁专区。1954年改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城北有温泉,故名。蒙古语称阿日相,意为“温泉”。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地处阿拉套山山地。山区主要为云杉,另有密叶场、白桦、圆柏、红柳、锦鸡儿等树种。主要河流有博尔塔拉河、鄂托克赛尔河。经济以牧为主,农牧结合。主产小麦、玉米、油葵、马铃薯等。牧业有马、牛、羊等。有贝母、元胡、秦艽、麻黄、甘草、紫草等药材。野生动物有马鹿、黄羊、旱獭、新疆北鲵等。矿产有钨、锡、金等。工业有制药(麻黄素)、粮油食品加工、农机修理、电力等。五台—温泉公路通博乐,有公路经赛里木湖至伊宁。名胜古迹有呼斯塔岩画和阿敦确鲁岩画、阿日夏特草原石人和墓葬群。建有博格达尔温泉疗养院、新疆温泉北鲵馆。


猜你喜欢

  • 梁榆县

    北齐置,属太原郡。治所即今山西和顺县。隋开皇十年 (590) 改和顺县。古县名。北齐置,治今山西省和顺县,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名和顺县。

  • 三汇场

    即今四川渠县东北三汇镇。清同治《渠县志》卷4:三汇镇在“县北九十里。县丞分驻于此”。因州河、巴河、渠江三水在此汇合, 因名。民国初设县佐。

  • 获 (獲) 湖

    在今湖北枝江县南百里洲上。《舆地纪胜》 卷64江陵府引 《元和志》 云: 获湖 “在枝江县东。沈攸之为荆州刺史堰湖开渎,田多收获,因以为名”。

  • 宣文堂

    北魏平城宫殿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祖纪》 载: 太和十二年 (488) 九月,“起宣文堂、经武殿”。太和十七年 (493),“三月戊戌,改作后宫,帝幸永兴园,徙御宣文堂”。

  • 鈋铁胡兰山

    今蒙古国前杭爱省翁金河源东巴颜乌兰山。为元初诸帝冬季驻地。《元史·太宗纪》:太宗十三年 (1241) 冬, “至鈋铁胡兰山”, 饮酒过量而死。同书 《宪宗纪》 作月帖古忽阑。

  • 武家岩

    在今四川武胜县北三十里。清嘉庆五年(1800),白莲教义军战杀李继昌于此。

  • 松萝山

    在今安徽休宁县北十三里,接黄山市徽州区界。宋淳熙 《新安志》 卷4休宁县: 松萝山 “在县东北十三里。高百十六仞,周十五里。山半石壁百仞,松萝交映”。《明史·地理志》 休宁县: “东北有松萝山。”

  • 小堵乡

    一名小赭乡。在今河南方城县西。《水经·淯水注》:赭水“出赭阳县北山,数源并发,南流径小堵乡,谓之小赭水”。

  • 丁家道口

    亦作丁镇。又名道口集。即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三十二里双八镇。旧有管河主簿驻此。明置巡司。后省

  • 柏岭

    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镇南。《方舆纪要》卷110左州: 柏岭 “在州南三里。一名北 (墨) 山岩。中虚敞,可容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