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汤

温汤

①在今河北蔚县北。《魏书·陆丽传》: 和平时,为侍中司徒,“疗疾于代郡温泉”。《水经·㶟水注》: “㶟水又东北径桑乾县故城西, 又屈径其城北。王莽更名安德也。《魏土地记》 曰: 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城西渡桑乾水,去城十里有温汤,疗疾有验。” 《清一统志·宣化府》: 温汤 “在蔚州北”。

②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南。《魏书·常爽传》: 太延五年 (439),“爽置馆温水之右,教授门徒七百余人,京师学业,翕然复兴”。《清一统志·大同府》:温汤 “在大同县西南五里”。

③在今河南汝州市西。《资治通鉴》: 南朝梁中大通五年 (533),“魏主狩于嵩高,己已,事温汤”。胡三省注: “历嵩高而南,唯汝州梁县温汤。” 又仪凤元年 (676) 二月,“丁亥,上幸汝州之温汤”。胡三省注: “汝州梁县西南五十里有温汤,可以熟米。又有黄女汤。帝置温泉顿。”

④即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北麓华清池。北周宇文护于此建皇堂石井,隋文帝又修屋宇,并植松柏千余株,形成著名风景名胜区。《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十一年 (579),“周天元 (宇文阐) 如温汤”。胡三省注: “即骊山温汤,在骊山西北。” 又隋开皇十五年(595),“上幸温汤”。皆即此。唐贞观十八年 (644)建温泉宫 (又名汤泉宫)。

⑤在今陕西周至县境。《隋书·地理志》 盩厔县: “有温汤。” 北周温汤县以此名。


集镇名。在江西省武宁县城西北部。上汤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10。清顺治年间余姓建村,以村边有温泉而得名。盛产油茶。多水电站。有温泉疗养院和非洲鲫鱼越冬鱼池。公路东南接柯龙公路。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


猜你喜欢

  • 根牟

    西周时东夷小国。在今山东莒县西南、沂南县东南。《春秋》: 宣公九年 (前600),“齐侯伐莱。秋,取根牟”。杜注: “根牟,东夷国也。今琅邪阳都县东有牟乡。” 《左传》: 昭公八年 (前534),“秋

  • 四楼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以其所居为上京,起楼其间,号西楼;又于其东千里起东楼,北三百里起北楼,南木叶山起南楼,往来射猎四楼之间。”西楼为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或

  • 饮虹桥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秦淮河上。三国吴时名新桥,唐时谓之万岁桥。宋《景定建康志》卷16:“饮虹桥一名新桥,在凤台坊。……乾道五年史公正志重建,上为大屋数十楹,极其壮丽,与镇淮桥并列。”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

  • 伏羌城

    北宋熙宁三年(1070)置,属秦州。即今甘肃甘谷县。《宋史·宁宗纪》:“嘉定十三年冬十月,程信邀夏人共攻秦州,夏人不从,信遂自伏羌城引军还,诸将皆罢兵。”即此。金属秦安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为

  • 竹箐关

    宋置,属洪雅县。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六十里竹箐镇西北竹晶关。明设竹箐山巡司于此。清费密《荒书》:顺治十七年(1660),张献忠余部郝承裔“又取洪雅县,退守竹箐关”。即此。

  • 黄蓬湖

    在今湖北洪湖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77沔阳州: 黄蓬山 “山下有湖为黄蓬湖。元末徐寿辉陷沔阳,陈友谅起兵于黄蓬以应之。友谅,沔阳人。其父黄蓬渔子也”。《清一统志·汉阳府》: 黄蓬湖 “在沔阳州东南一

  • 秦州都督府

    唐武德二年 (619) 置秦州总管府,治所在上邽县 (今甘肃天水市)。领秦、渭、岷、洮、叠、文、武、成、康、兰、宕、扶等州。辖境相当今甘肃境内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兰州市以南地区。七年(624) 改为秦州

  • 峣关

    即今陕西商州市西北牧护关。《汉书·高帝纪》: 秦二世三年 (前207),沛公攻武关入秦,“子婴诛灭赵高,遣将将兵距峣关……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蓝田南”。北周武成元年(559) 移置青泥

  • 龙街

    ①即今云南永平县东南六十里龙街彝族乡。清有外委把总驻防。民国初设县佐于此。②即今云南江川县东北二十六里龙街乡。大理时名碌云异城。元、明时为江川县治。集镇名。(1)在云南省元谋县北部、金沙江南岸。江边乡

  • 集灵台 (臺)

    又名长生殿。唐天宝六年 (747)建,为华清宫殿堂之一。在今陕西临潼县南华清池内。张祐 《集灵台》 诗: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唐末华清宫建筑皆圮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