淯阳郡
①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置,治所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镇。北周保定二年 (562) 改为长冈郡。
②隋大业初改淯州置,治所在武川县 (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方城、南召二县境。隋末废。
(1)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置,治今陕西省旬阳县东北蜀河镇。属上州。辖境约今陕西省旬阳县东北一带。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为长冈郡。(2)西魏置,治武川县(今河南南召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南召、方城等县。隋仁寿中改为淯州。大业初复为淯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又改淯州。
①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置,治所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镇。北周保定二年 (562) 改为长冈郡。
②隋大业初改淯州置,治所在武川县 (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方城、南召二县境。隋末废。
(1)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置,治今陕西省旬阳县东北蜀河镇。属上州。辖境约今陕西省旬阳县东北一带。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为长冈郡。(2)西魏置,治武川县(今河南南召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南召、方城等县。隋仁寿中改为淯州。大业初复为淯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又改淯州。
明置,属广宁前屯卫。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北三道沟。《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三道沟堡在“卫东北七十里。又东为新兴营堡”。
又作安巴多观站。清置,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北。《清一统志·吉林二》 “额赫茂站” 条下:拉发站,“又东南六十五里至图依屯站”。
即鲋鰅山。在今河南内黄县南。《山海经·海外北经》:“务隅之山,帝颛顼葬其阳,九嫔于阴。”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阌底东。《汉书·戾太子传》: “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 注引师古曰: “台在今湖城县之西,阌乡之东,基址犹存。”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北。《汉书·戾太子传》:“上
即今台湾省台东县东南绿岛。连横《台湾通史·抚垦志》:“又有火烧屿者,横直二十余里,与红头屿并峙,距卑南六十里,居民五百余人。商船避风,间有至者。”因岛上居民每于夜间举火山顶,为出海捕鱼者指示目标,故名
明置,属涪州。在今四川涪陵市南十里。清彭遵泗 《蜀碧》 卷2: 崇祯十七年 (1644),张献忠义军向涪州进军,参将曾英 “接战而败,退至五里望州关”。即此。
亦名北河墟。即今广东雷州市西南北和镇。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设清道镇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雷州市西南北和。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于此设清道镇巡检司。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东。《方舆纪要》 卷122思州府施溪长官司: 施溪在 “司东里许。其上流自铜仁府来,流经司北十里,有龙门滩,滩险损舟。下流达湖广辰州府界”。
即今安徽利辛县治。清乾隆《颍州府志》卷2作利现铺。光绪《大清帝国全图》作利见。1964年于此设利辛县。
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内。《资治通鉴》:东晋咸安二年(372)四月,“徙海西公于吴县西柴里,敕吴国内史刁彝防卫,又遣御史顾允监察之”。即此。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东晋咸安二年(372年)徙海西公司马奕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