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国
西汉高帝十一年 (前196),立子友为淮阳王,为同姓九国之一。都陈县 (今河南淮阳县)。惠帝元年 (前194) 改为郡。此后或国、或郡。成帝元延末,辖境相当今河南淮阳、柘城、太康、扶沟、鹿邑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 (88) 改为陈国。
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以陈、沛、颍川三郡置,治陈县(今河南淮阳县)。因在淮河之北,故名。为汉初同姓九国之一。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阳、太康、扶沟、柘城、鹿邑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88年)改为陈国。
西汉高帝十一年 (前196),立子友为淮阳王,为同姓九国之一。都陈县 (今河南淮阳县)。惠帝元年 (前194) 改为郡。此后或国、或郡。成帝元延末,辖境相当今河南淮阳、柘城、太康、扶沟、鹿邑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 (88) 改为陈国。
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以陈、沛、颍川三郡置,治陈县(今河南淮阳县)。因在淮河之北,故名。为汉初同姓九国之一。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阳、太康、扶沟、柘城、鹿邑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88年)改为陈国。
一名昌涧。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唐李贺居昌谷,有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及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诗。《明史·地理志》 称为刀辕川。又称昌涧。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谷水源出渑池东,南流经洛宁、宜阳入洛。唐李
清雍正七年 (1729) 改桑植安抚司置,属永顺府。治所即今湖南桑植县。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在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上游,北与湖北省宣恩、鹤峰两县交界。属张家界市。面积约3465平方
在今云南洱源县西南一百里。《清一统志·大理府》:下江嘴“在浪穹县西南一百里。明洪武中置巡司。土官杨姓世袭。本朝因之”。
秦离宫。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未央宫东。《汉书·邹阳传》 载,邹阳奏书谏吴王曰:“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不犯,兵加胡越。”应劭注:“始皇帝所治处也,若汉家未央宫。”《汉书补注》:“王先慎曰:黄
在今湖南衡东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80衡山县: “黄华驿在县东五十五里。”
在今云南开远市南。《方舆纪要》卷115阿迷州:交岗“在州南。其地东西绵亘,与交趾分界。明朝天启二年,水西安邦彦作乱,沾益土酋亦应之,乌撒安効良复叛,引兵入沾益,抵交岗,犯安南长官司。竜古哨土官沙源击走
即辽兴宗重熙后上京、南京、东京、中京、西京道的合称。辽会同元年(938年)置上京道,升幽州为南京道,改旧南京道为东京道;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置中京道;重熙十三年(1044年)置西京道,合称“五京
简称明太联合旗。1949年当地解放后将明安旗与太仆寺右旗合并设置,驻多恩海拉罕 (即女子部,在今内蒙古正兰旗西北)。1956年改为正蓝旗。旧旗名。1950年合明安旗与太仆寺右旗置,治宝沙岱(今内蒙古正
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枫港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2饶州府余干县: “西路自出南门三十五里之枫港。”
脰湖 一作罂脰湖。 在今浙江宁波市西。《清一统志·宁波府一》: 广德湖 “在鄞县西十二里。旧名莺脰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