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淅川县

淅川县

①北魏置,属淅川郡。治所在马蹬城 (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口水库中)。北周废。唐初复置,属淅州。贞观八年 (634) 废。五代梁复置,属邓州。元初废。明成化六年 (1470) 复置,属邓州。徙治今淅川县西南三十四里老城镇。清初属南阳府,道光十二年 (1832) 改为淅川厅。1913年改为淅川县,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61年徙治上集(今淅川县)。

②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迁州。治所在今湖北房县境。五年 (622) 废。


(1)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在今湖北省房县境。属迁州。五年废。(2)今县名。在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相邻。属南阳市。面积2798平方千米。人口73.1万。辖12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北魏置淅川县,治今淅川县城南马蹬(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属顺阳郡。因境内淅水得名。西魏改顺阳郡为南乡郡。北周废淅川县。隋开皇初废南乡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淅川县,为淅州治。贞观八年(634年)废。五代梁再置淅川县,属邓州。元初废。明成化八年(1472年)又置淅川县,属南阳府,治今淅川县老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升为淅川厅,属南阳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升为淅川直隶厅,属河南省。1913年降为淅川县,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南阳专区。1960年迁治上集(今城关镇)。1969年属南阳地区,1994年属南阳市。地处低山丘陵区,丹江、淇河、老鹳河、滔河、刁河流经境内,中部和东南部有丹江口水库。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稻、花生、棉花、小辣椒、猕猴桃、龙须草、柑橘等。矿产有大理石、石膏、石英、耐火土、蓝石棉、沙金、磷等。工业有化工、冶金、采掘、工艺美术、机械、建材、印刷等。邓西公路斜贯全境,209国道斜穿西北境,丹江口水库可通航。古迹有香严寺、法海禅寺、下寺楚墓群、沟湾遗址、下王岗遗址等。


猜你喜欢

  • 山口镇

    ①在今安徽淮南市西。《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二年(955),“先锋指挥使白延遇败唐兵千余人于山口镇”。②即古皖口镇。今安徽怀宁县东六十里山口乡。《元史·余阙传》:“沔阳陈友谅自上游直捣小孤山,伯颜与战

  • 苟公谷

    或作荀公谷,一名荀公涧。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宋书· 柳元景传》: 庞季明 “还卢氏,据险自固。顷之,招卢氏少年进入宜阳苟公谷”。

  • 士汉县

    南齐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后废。

  • 白水塘

    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南洪泽湖范围内。《方舆纪要》卷23宝应县:白水塘在“县西八十五里。阔三十里,周二百五十里。北接山阳,西南接泗州盱眙县界。亦曰白水陂,三国魏邓艾所作”。又作白水陂。在今江苏省宝应县西,北

  • 三门运渠

    唐代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和山西平陆县间黄河三门峡人门左岸开凿的运渠。开元二十九年(741)陕州刺史李齐物为改善三门漕运,在人门岛左岸岩石间开凿一条运道。十一月开工,次年(天宝元年)正月完工。并开其山巅以为

  • 湖耳洞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明洪武三年 (1370) 改为湖耳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锦屏县东南湖耳。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名湖耳长官司。

  • 福建行都司

    明洪武八年 (1375) 改建宁卫置,治所在建宁府 (治今福建建瓯市)。辖建宁左、右两卫。清顺治十八年 (1661) 裁。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建宁卫置,治今福建省建瓯市。辖建宁左、右两卫。

  • 三峰山

    ①在今江西贵溪县南。《寰宇记》卷107信州贵溪县:三峰山“一名天冠山。三峰鼎立,有泉从崖隙东西泻”。《明一统志》卷51广信府:三峰山“在贵溪县南二里。三峰相并,东连王表岩,西接五面山,南北孤绝”。因移

  • 咸宁驿

    明初置,在今湖北咸宁市西。清雍正六年(1728) 裁。

  • 容山

    ①即大容山。在今广西容县、北流县西北。《旧唐书·地理志》 容州: “以容山为名。” 《寰宇记》卷167陆川县: “容山,其山迥阔,无所不容,故曰容山。”②亦名榕山、容子山。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南。《永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