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涞源县

涞源县

1914年改广昌县置,属直隶保定道。当以涞水之源,故名。治所即今河北涞源县。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西部,西邻山西省。属保定市。面积 2448平方千米。 人口26.2万。辖6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涞源镇。以涞水发源境内得名。西汉置广昌县,治今县北,属并州代郡。东汉属冀州。晋末省入灵丘县,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复置广昌县,治今址,属蔚州。隋仁寿元年(601年)更名飞狐县,初属易州,后属上谷郡。隋末废。唐武德六年(623年)复置,寄治今徐水县遂城,属蔚州。贞观五年(631年)徙今治,属河北道。元先后属大同路、弘州、上都路、蔚州。明洪武初复名广昌县,属大同府蔚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属直隶省易州。1913年属范阳道。1914年以涞水发源地更名涞源县,属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5年划归察哈尔省,1949年复归河北省,属保定专区。1960年属保定市,1961年复属保定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4年划归保定市。地处太行山山地丘陵区。拒马河、唐河、乌龙河流经全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玉米、谷子、马铃薯等。有药材、用材林、经济林、野生动物资源。工业有采矿、选矿、炼铁、水泥、机械、印刷等。驻有省市属钢铁厂、铜矿、石棉矿、电厂等。京原铁路及108、207、112国道经此。古迹有阁院寺、兴文塔、明长城。


猜你喜欢

  • 东泰州

    唐武德五年(662)置,治所在博城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辖博城、梁父、嬴、肥城、岱等五县。相当今山东泰安、肥城二市附近地。贞观元年(627)废。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博城县(今山东泰

  • 叠溪桥关

    明洪武十二年 (1379) 置,后属叠溪千户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西南。《明史·地理志》 叠溪所: “西有叠溪桥关。”

  • 合阳县

    ①秦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西汉改为郃阳县。②北魏建义元年(528)置,属冀氏郡。治所在今山西安泽县境。北齐废。(1)古县名。北魏建义元年(528年)置,治今山西省古县东北;一说今安

  • 西屯镇

    亦名西屯堡。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三十里西屯乡。《清一统志·泾州二》:西屯镇,“《县志》:唐郭子仪遣将白元光破吐蕃屯兵处,遗址尚存”。

  • 冯翊县

    ①南朝宋元嘉六年(429)侨置,寄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大明八年(464)徙治鄀县(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南朝梁移治莲勺县(今湖北钟祥市西北)。西魏改为汉东郡。②隋大业三年(607)改武乡县置,为冯翊

  • 泸州都督府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泸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治所在泸州 (今四川泸州市)。大足时督纳、薛、晏、巩、顺、奉、思娥、能、淯、浙等羁縻州,后增至十四州。相当今四川江安、长宁以南,高县、筠连以东和贵

  • 特思山

    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北。《舆地纪胜》 卷116化州: 特思山 “在吴川县西北五十里。《旧经》云: 以峭然特起为名”。《方舆纪要》 卷104吴川县:特思山在 “县西南 (北) 七十里。山势特兀,为众山最”。

  • 荻水镇

    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荻水村。《资治通鉴》: 五代汉乾祐二年(949),“密州刺史王万敢击唐海州荻水镇”。即此。明置荻水镇巡司。古镇名。即今山东省日照市西南荻水,与江苏省赣榆县东北接界。五代汉乾祐二年(9

  • 权砦

    在今贵州黎平县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权砦在(八舟)司南。其前有权砦渡。”

  • 鸡膳屿

    又名鸡心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西南距北寮半岛奎壁山约六里。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鸡膳屿,“屿形如鸡膳子,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