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县
金大定七年 (1167) 改望都县置,属平州。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南。蒙古至元二年(1265) 废。次年复置,属平滦路。四年 (1267) 又废。
古县名。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望都县置,治今河北省卢龙县南。属平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入昌黎县。三年复置,次年又省。
金大定七年 (1167) 改望都县置,属平州。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南。蒙古至元二年(1265) 废。次年复置,属平滦路。四年 (1267) 又废。
古县名。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望都县置,治今河北省卢龙县南。属平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入昌黎县。三年复置,次年又省。
又作鸦儿看、牙儿干。即今新疆莎车县。《元史· 曷思麦里传》: 曷思麦里从哲伯攻克及蛮,“若可失哈儿、押儿牵、斡端诸城,皆望风降附”。即“鸦儿看”。
在今四川巴中市南三里。《寰宇记》卷139化城县:“以县南三里化城山为名。”
一作聂当谿、日噶牛、日噶努布宗。即今西藏曲水县东北聂唐。
明置,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4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白马堡在“卫东北二百九十里。又东十里即晒经关也。堡为分宰猡诸番市历处”。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北长江中。《晋书·安帝纪》: 东晋义熙六年 (410),“卫将军刘毅及卢循战于桑落洲,王师败绩”。即此。《宋书· 武帝纪上》: 东晋元兴三年 (404),刘裕遣何无忌、刘道规“破 (桓
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清 一统志·陕州》:雁翎关 “在州东南。路通河南府永宁县。明时有兵戍守”。又称雁领关。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为通往洛宁交通要道。
亦作赤甲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赤岬山。《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赤岬城西,是公孙述所造。因山据势,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千丈,南连基白帝山。”相近为白帝城。《旧唐书·地理志》 奉
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牛口乡。明置巡司于此。
秦置,属临淄郡。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北二十五里(今滨州市南二十六里旧镇西南十里千乘遗址)。《史记·田儋列传》:“使灌婴破杀齐将田吸于千乘。”即此。西汉为千乘郡治。东汉属乐安国。西晋省。南朝宋复
又作杨林口、杨林河口。在今安徽和县东长江边。《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王权自采石夜还建康,既而复如采石。时金主亮率大军临西采石杨林渡已数日”,即此。又作杨林口、杨林河口。在今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