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港
在今海南省海口市。明正德 《琼台志》 卷5: 海口港 “在 (琼山) 县北十里海口都,水自南渡大江至此,会潮成港。今官渡自此达海北”。
曾名秀英港。在海南省海口湾顶、琼州海峡南部。扼北部湾和南海的交通要冲,自宋、元以来是海南岛与祖国大陆联系的主要港口和商埠,素有“琼州门户”之称。建国后港口得以发展。现有泊位19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个。设有国外航线20条及国内航线多条。附近有人工海口新港,以客运为主,主要担负与雷州半岛海安港之间客运和汽车轮渡航务。
在今海南省海口市。明正德 《琼台志》 卷5: 海口港 “在 (琼山) 县北十里海口都,水自南渡大江至此,会潮成港。今官渡自此达海北”。
曾名秀英港。在海南省海口湾顶、琼州海峡南部。扼北部湾和南海的交通要冲,自宋、元以来是海南岛与祖国大陆联系的主要港口和商埠,素有“琼州门户”之称。建国后港口得以发展。现有泊位19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个。设有国外航线20条及国内航线多条。附近有人工海口新港,以客运为主,主要担负与雷州半岛海安港之间客运和汽车轮渡航务。
北宋宣和六年 (1124) 建,在今甘肃康乐县境。《宋史·地理志》 熙州: 安羌城 “宣和六年,赐熙河兰廓路新建溢机堡名为安羌城,不知属何州军,姑附于此”。
元置,属金竹府。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明初废。明郭子章《黔记》卷7作古筑,隶金竹府。俗名古羊县。古县名。元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南。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明初废。
即浪卡子宗。今西藏浪卡子县。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纳, 鼻也。城形如之, 土色白,故名。”
蒙古宪宗八年(1258)置,治所在阆州(今四川阆中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为保宁府。二十年(1283)改为保宁路。
又作瑗。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左传》: 哀公十年 (前485),晋赵鞅攻齐国,“取犁及辕”。即此。杜注: “辕即瑗。”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禹城市西南。《左传》哀公十年(前485年)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因秦置桂林郡于此,北宋广南西路治桂州,明清时广西省会在桂林府而得名。《旧唐书·地理志》 桂州临桂县: “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也。” 南宋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下。为登山之初步,仰视千仞峭壁,性怯者即此裹足。当道石刻“回心石”三字。清光绪《华岳志》卷1:回心石“路有斜削绝壁,攀鏁自此始,登者畏险辄还,故曰回心,镵有‘英雄进步并当思父母’字
①北宋宣和元年 (1119) 改龙游县置,为嘉州治。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南宋绍兴元年(1131) 复为龙游县。②金皇统七年 (1147) 置,属济州。治所在山口镇 (今山东嘉祥县西二十五里酒店)。正隆
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左江南岸。明《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那勒放舟南行,“过安定堡,北山既尽,南山复出”。
在今四川高县北。《舆地纪胜》卷163叙州:兴庆山“在庆符县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70庆符县“迎祥山”条下:“县南十五里有兴庆山,县因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