洵城县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洵州。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境。贞观八年 (634) 废。
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陕西省旬阳县境。属洵州。贞观八年(634年)废。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洵州。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境。贞观八年 (634) 废。
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陕西省旬阳县境。属洵州。贞观八年(634年)废。
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26霍山县:四十八盘山在“县西南百二十里。山径崎岖,登陟甚艰,行者凡四十八盘,其险始尽。因名”。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明洪武三年 (1370) 改为湖耳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锦屏县东南湖耳。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名湖耳长官司。
亦名渠江口、渠口。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渠江注入嘉陵江处。《宋史·张珏传》: 南宋末,蒙元匣刺筑马鬃等城,珏 “乃张疑兵嘉渠口,潜师渡平阳滩攻二城”。
在今河南修武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49修武县: 预河 “积涝而成,东注于卫辉府之卫河”。
在今河南原阳县。班昭 《东征赋》 有 “宿阳武之桑园” 句。在今河南省原阳县。班昭《东征赋》:“宿阳武之桑园。”即此。
在今河北兴隆县东七十五里,半壁山下。清乾隆初于此设巡司。在河北省兴隆县东南部。面积131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半壁山,人口 1170。以镇东大槐山形似半面山得名。1956年设乡,1958年改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置,属蓟州。治所在大王镇(今北京市平谷县)。蒙古至元二年(1268)并入渔阳县。古县名。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置,治今北京市平谷区。属蓟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在今贵州兴义市南。
①即今北京市丰台东二十二里海慧寺。明嘉靖十四年 (1535) 建。清 《日下旧闻考》 卷90:“海会寺,穆宗受釐之地。万历增修,极其宏丽,今则零落无存矣。”②在今山西阳城县东三十里大桥村。《清一统志·
在今印度纳巴达河口之布罗奇。 《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通海夷道: “婆罗门西境,又西北二日行至拔国。” 或以为即 《大唐西域记》 之跋禄羯呫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