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洪山

洪山

①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2介休县: 洪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石洞水出其下”。

②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南五十余里,与建瓯接界。《清一统志·建宁府》: 洪山 “插空耸秀,关塞一县水口。其下临溪有洪滩”。

③即今福建霞浦县南三十五里洪山。明嘉靖 《福宁州志》 卷2 《山川》 霞浦县: 洪山 “在四十一都。其绝顶势凌青苍,盖州南第一山也。登高眺远,温、台之境如在目中。相传葛洪至此炼丹,后仙去,因名山”。

④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尼姑屿。明郑和下西洋经此。

⑤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东南。产煤。1904年德国侵略者在此设 “黉山炭矿局”,并修筑了专用铁路,建立了 “黉山站”。1914年后日本侵略者取代了德国侵略者在山东的一切特权,黉山随之为日本侵略者所控制。据 《淄博矿务局志》 载: 1930年后,“黉山” 逐渐以同音演变为 “洪山”。称为洪山镇。

⑥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东。《方舆纪要》卷76武昌府江夏县: 洪山在 “府东十五里。旧名东山。岩壑秀异。宋大观中改今名。有洪山寺。明初伪汉将张必先引兵援武昌,至洪山。上遣常遇春乘其未集,击擒之”。即此。今洪山西麓有施洋烈士墓。

⑦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 “南山” 条下: 洪山 “有层峦叠障之胜”。


(1)又称葛洪山。在福建省霞浦县城南,福宁湾西北岸。属太姥山余脉。传东晋葛洪曾在此炼丹,故名。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605米。由花岗岩构成。山多天然奇石,有仙人石、寿星石、石屏、石几、棋盘石等。(2)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原名东山。宋末因随州大洪山幽济禅院(今宝通禅寺)为避兵乱迁此,遂易今名。明初常遇春败陈友谅部将张必先于此。由石英砂岩构成。最高点海拔115米。南麓有宝通禅寺、兴福寺塔、灵济塔和部分摩崖石刻,还有施洋烈士墓、北伐军官兵公墓,东北麓有庚子革命先烈墓。


猜你喜欢

  • 泖港镇

    一名籴米庙镇。即今上海市松江县南十七里泖港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娄县图: 南有大泖港。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金山县: “东北有大泖港镇。”在上海市松江区南部。面积58.7平方千米。人口4.

  • 洛桥

    即天津桥。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皇城正南洛水上。唐孟郊有 《洛桥晚望》 诗: “天津桥下水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 储光羲有 《洛桥送别》诗。即“天津桥”。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西南。唐孟郊《洛桥晚望》

  • 龙飞山

    即龙须山。在今四川剑阁县西。《方舆纪要》卷68剑州:龙飞山在“州西百里。本名龙须山”。

  • 罗凤水

    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北。《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罗凤水 “源出阳春县东北白水岭,经县北五十里,西流入漠阳江”。《方舆纪要》 卷101阳春县:罗凤水 “出县北五十里白木岭。曲折流经龙江湾,亦名江腰河,

  • 中场

    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分盐池东西二场增置中场。民国初并入解池场。

  • 东关镇

    在今福建松溪县南四十五里。《清一统志·建宁府》:东关镇,“元皇庆中置东关寨,在瑞应场。明洪武二年改置巡司,在县东关里仰屯。永乐中迁于马鞍岭,嘉靖八年迁于铁岭,万历中又迁于峡桥,即今治也”。(1)在山西

  • 四城山

    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南五十五里。《清一统志·福宁府》:四城山“亦名四层山。危壁峭立,上有巨石黑色,名铁印山。下多屯田军营”。《方舆纪要》作“泗城山”。

  • 甄城县

    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集。西汉改为鄄城县。东汉亦作甄城县。《后汉书·荀或传》: 兴平元年 (194),“曹操东击陶谦,使或守甄城,任以留事”。唐李贤注: “县名,属济阴郡,今濮州县也。

  • 遐来物

    古国名。又作吉利门。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北爪哇海中之卡里摩爪哇群岛。一说在今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米那哈撒半岛。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有专条记述。

  • 石油溪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清乾隆《巴县志》卷1:石油溪“有石井现出油,可取供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