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源县
隋大业元年 (605) 改归德县置,属庆州。治所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元和志》 卷3洛原县: “因洛水所出为名。” 大业初属弘化郡。十三年(617) 废。唐贞观二年 (628) 复置,属庆州。五代时废。
古县名。隋大业元年(605年)以归德县改名,治今陕西省吴旗县西北。隋属庆州、弘化郡。大业十三年废。唐贞观二年(628年)复置,属庆州,贞观四年为北永州治,八年复属庆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安化郡,至德元载(756年)属顺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属庆州。
隋大业元年 (605) 改归德县置,属庆州。治所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元和志》 卷3洛原县: “因洛水所出为名。” 大业初属弘化郡。十三年(617) 废。唐贞观二年 (628) 复置,属庆州。五代时废。
古县名。隋大业元年(605年)以归德县改名,治今陕西省吴旗县西北。隋属庆州、弘化郡。大业十三年废。唐贞观二年(628年)复置,属庆州,贞观四年为北永州治,八年复属庆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安化郡,至德元载(756年)属顺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属庆州。
三国蜀建兴三年 (225) 改益州郡置,属降都督。 治所在味县 (今云南曲靖市西北十五里三岔)。辖境约当今滇东和滇中,西南至哀牢山以东的双柏、新平。西晋属宁州。东晋时,辖境仅当今云南寻
1925年由济南道分置,属山东省。治所在泰安县 (今山东泰安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新泰、莱芜、肥城、东平、梁山等市县地。1925年废。
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长茂司镇。《清史稿·地理志》 长乐县:“雍正十三年置县,以石梁、水浕、长茅三司及长阳、松滋、枝江、宜都与湖南石门等县边地益之。”
在今四川乐山市城西。《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古像山“在府城西门外。有石镌弥勒佛,如凌云像而小。或谓初作此以为大像之式,故山门榜为古像山”。
即今安徽桐城县东南金神镇。清道光 《桐城续修县志》 卷1 《乡镇》: 金神墩 “小镇。城南三十五里由县往棕阳之路,水涨时至此乘舟”。
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官路乡。清光绪 《陕西全省舆地图》 渭南县: 官路镇 “在县东北六十三里”。(1)在浙江省仙居县北部。面积79.3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石井,人口 2000。1949年设官
①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南三十七里宜路镇。东汉初废。永元中复置。魏晋间废。②西魏废帝元年 (552) 改东阴槃县置,属新平郡。治所即今陕西长武县。《元和志》 卷3宜禄县:“以县南临宜禄川
在今湖南邵阳县东南。《清一统志·宝庆府一》:佘湖山“在邵阳县(今邵阳市)东南一百二十里。山势飞舞,其形若凤,顶有雷祖岩,履之空洞有声。上又有一台,台侧有石如悬几,祷雨,视石上滴水以为雨候”。唐时祀申泰
即今贵州黎平县南皮林乡。为下皮林。《明史·贵州土司传》:“国佐本洪州司特洞寨苗,颇知书,尝入永从学为生员,素桀黠,皮林诸苗推服之。”“皮林”系侗语音译,意为笔架。即今贵州省黎平县南皮林。明万历二十八年
①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八十里,与河北赞皇县交界处。《北齐书· 李密传》: “尔朱兆至广阿,高祖令密募殷、定二州兵五千人镇黄沙、井陉二道。”②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宁国府一》: 黄沙岭 “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