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昌洛县置,属熊州。治所在今河南洛宁县西洛水北。大业初省入宜阳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昌洛县置,治今河南洛宁县西,属洛州。大业初废。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昌洛县置,属熊州。治所在今河南洛宁县西洛水北。大业初省入宜阳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昌洛县置,治今河南洛宁县西,属洛州。大业初废。
元于大坝都掌地置,属永宁路。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南大坝镇。明洪武中废。成化四年(1468)置太平长官司。元置,治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南大坝。明初废。
北宋置,属蒲江县。在今四川蒲江县南八里金釜山下。《寰宇记》 卷75蒲江县: 金釜井,“金釜等八井,见岁出课盐六万三千斤”。
亦称瓯越,为越族的一支。《史记·东越列传》:“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 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浙江温州市),世俗号为东瓯王。”后世遂以东瓯为温州或浙南地区的别称。(1)西汉
又作鄇。春秋周地。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左传》: 成公十一年 (前580),“晋郤至与周争鄇田”。古邑名。春秋周邑。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左传》文公十一年(前616年):“晋却至与周争鄇田。”即此。
即今河南正阳县南清水河。《方舆纪要》卷50真阳县: 清水港在 “县南四十里。源出确山县之横山。县南二十五里有闾河,亦出确山县界。县南诸小水,俱附二河东流入于淮”。
又名黄亭。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二里三姓庄北。《春秋》: 哀公十三年 (前482),“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杜注: “陈留封丘南有黄亭,近济水。” 《国语·吴语》: “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
在今河南范县东南。《水经·河水注》:“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述征记》曰:仓亭津在范县界,去东阿六十里。《魏土地记》曰:津在武阳县东北七十里。津河济名也。”《后汉书·皇甫嵩传》:嵩“进击东郡黄巾
即浊鹿城。在今河南修武县东北。《魏书·地形志》 汲郡北修武县: “治清阳城。” 即此。集镇名。在河北省馆陶县城北部。属路桥乡。人口1450。汉代清渊县故址,后废为村,俗称清阳城。产小米、小麦、棉花等。
地区名。《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其地当在今湖南九嶷山以南广西贺江、桂江、郁江区域。古地区名。《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其地约当今湖南省九嶷山以南至广西贺江
在今贵州遵义县 (南白镇) 西南。《明一统志》 卷72播州宣慰司: 落闽水 “在宣慰司(今遵义市) 西南四十里。源出水烟里,东流入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