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大瓦丹屯。清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北。光绪《吉林通志》卷17屯镇:“正东距(三姓)城六十三里大瓦丹屯。”即此。
①旧名荆南山。又名南山、南岳。俗名铜官山。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二十里铜官山。岩洞绝胜,上有龙池,为古阳羡产茶处。《寰宇记》卷92宜兴县:君山“在县南二十里。旧名荆南山,在荆溪之南。《风土记》:汉时县令袁
1913年改黄平州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 1669 平方千米。人口33.6万。辖5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新州镇。因田地平
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资治通鉴》: 唐开耀元年 (681),“曹怀舜与裨将窦义昭将前军击突厥。或告 ‘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在黑沙’,左右才二十骑以下,可径往取也。怀舜等信之,留老弱于瓠芦泊,帅轻锐
即今陕西凤县东北龙口镇。《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二年(955),蜀将李廷珪“遣骑兵出斜谷,屯白涧”,即此。《九域志》卷3:凤州梁泉县有白涧镇。古镇名。即白涧城。在今陕西省凤县东北。《资治通鉴》:五代周
在今山东东明县北。《方舆纪要》 卷16东明县: 普河 “大河余流也。《志》 云: 县四面俱有护城壕堤,惟北门堤外有普河一道,当河南黑阳山下流,岁久冲淤,渐成巨浸,因筑堤以防其冲啮”。
又名洛水、青洛河。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源出安徽定远县东南,西北流在淮南市东今洛口镇入淮河。《水经·淮水注》: “洛涧北历秦墟,下注淮,谓之洛口。”古水名。又称洛水、青洛河。即今安徽省淮南市东淮河
三国魏置,职权似郡太守。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魏末晋初改为魏郡。
①战国末蜀王封其弟葭萌为苴侯,命其食邑为葭萌。即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周慎王五年 (前316),秦张仪等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即此。秦灭蜀后置葭萌县。②在今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贝丘县置,为淄州治。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明洪武九年(1376) 省入淄川州,十二年 (1379) 废州为县,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5年属淄青道。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