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里大峒
亦名大洞。在今广西容县东南五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亦名大洞。在今广西容县东南五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即玄武山。又名三隅山、三堆山。在今四川中江县东。《方舆纪要》卷71中江县:元武山“在县城东南涧中。石多龙蛇状, 因名。圣水泉出焉”。
1944年置,属砚山县。即今云南砚山县东北阿猛镇。元代维摩州治此。在云南省砚山县东部。面积207.2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阿猛,人口 6600。原为彝族阿母部驻地,习称阿母,转为阿猛。元
①三国蜀置,属永昌郡。治所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西晋元康末(299)为永昌郡治。南齐属永昌郡。梁末废。②北周大象元年(579)改广寿县置,属新平郡。治所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北五里永寿村。隋开皇三年
在今江西宁冈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永宁县: 郑溪 “在县城 (治今新城镇) 南。亦曰郑溪井。溢流而入鹅岭水”。
在今四川雅安市西南观化乡。《清一统志·雅州府二》:飞龙关“在雅安县南四十里,接荣经县界”。
即骆驼咀。在今湖南长沙市北浏阳河入湘江口。《资治通鉴》: 五代汉乾祐三年 (950),“马希广遣刘彦瑫召水军指挥使许可琼帅战舰五百艘屯城北津,属于南津,以马希崇为监军; 又遣马军指挥使李彦温将骑兵屯驼
①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光安县(今越南义静省香山附近)。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香山一带。贞观八年 (634) 改为阿州。②五代后蜀改洋州置,治所在兴道县 (今陕西洋县)。北宋初复为洋州。(1
一名禹祈山。又名禹迹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山支脉。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禹期山在太湖中。旧说禹导吴江,以泄具区,会诸侯于此。”
一作邢公山。在今河南嵩县南。唐武德元年(618),邢国公李密死于此。故名。《新唐书·李密传》:李密叛唐,据桃林县城,趣南山而东,“熊州副将盛彦师率步骑伏陆浑县南邢公岘之下,密兵度,横出击,斩之”。即此
又称禄康插木、龙王潭、龙王塘。即今西藏拉萨市内布达拉宫后之龙王潭。清《西藏图考》卷5:“在布达拉后有一池,约四里,中建八角琉璃亭。又名水阁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