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道县
一作炩道县。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四十里。西汉初属长沙国,后属桂阳郡,元鼎六年 (前 111)属零陵郡。《水经·湘水注》: 湘水 “西北流径泠道县北,与泠水合。水南出九疑山,北流径其县西南,县指泠溪以即名”。三国吴改属营阳郡。南朝梁属永阳郡。隋废。
古县名。又作炩道县。秦置,治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偏南。因境内泠水得名。属长沙郡。西汉初属长沙国,后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属零陵郡,三国吴属营阳郡,南朝梁属永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营道县。
一作炩道县。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四十里。西汉初属长沙国,后属桂阳郡,元鼎六年 (前 111)属零陵郡。《水经·湘水注》: 湘水 “西北流径泠道县北,与泠水合。水南出九疑山,北流径其县西南,县指泠溪以即名”。三国吴改属营阳郡。南朝梁属永阳郡。隋废。
古县名。又作炩道县。秦置,治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偏南。因境内泠水得名。属长沙郡。西汉初属长沙国,后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属零陵郡,三国吴属营阳郡,南朝梁属永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营道县。
即龙泉店。今河南方城县东北三十四里独树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 1: 同治元年(1862) 六月,太平军 “盘踞旧县、独树、吴城等镇”。在河南省方城县中东部。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7.4万。镇
南朝宋置,在今江西湖口县南侧。当鄱阳湖入长江之口,傍临长江,为军事戍守要地。唐武德五年 (622) 改设湖口镇。南朝宋置,在今江西省湖口县南一里。当鄱阳湖入长江之口,濒临长江,为军事戍守要地。《资治通
即今四川理县东北之孟屯沟。源出县北鹧鸪山东麓,东南流经上孟、下孟两乡,于薛城东北注入杂谷脑河。清同治 《直隶理番厅志》 卷1: 孟董水“源出梭磨土司克州雪山,水南北分,南流为孟董水,计一百三十里至厅城
①又名乡溪、昭君溪。在今湖北兴山、秭归二县东。《舆地纪胜》 卷74归州兴山县引 《元和志》 云: “其城南枕江,西带山,东临香溪水。” 《寰宇记》 卷148兴山县: 香溪 “在邑界,即王昭君所游处”。
即新崩滩。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中。南宋范成大《吴船录》:神女庙东“二十里至东奔滩,高浪大涡”。《方舆纪要》卷69巫山县:大江“东奔,即新崩之讹”。
西汉置,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赵县东南三里县前村。以平棘山为名。三国魏属赵国。北魏移治今赵县,为赵郡治。隋开皇十六年(596)为栾州治,大业初复为赵郡治。唐为赵州治。北宋为庆源府治。金为沃州治。元为赵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安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一带。贞观元年 (627) 废入隆安县。
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浦庄镇。清同治 《苏州府志》 卷29 《乡都图圩村镇》: 七都十二图中有 “浦庄镇”。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吴县记: “城西南有……浦庄、黄芦、大村等市。”
即盘湖岭。在今江西南丰县南,接福建建宁县界。《清 一统志 ·建昌府二》 “茱萸隘” 条下:“又盘湖隘,在 (广昌) 县东北八十里。”
在今河南杞县东南十里。《资治通鉴》: 唐至德元年 (756),张巡守雍丘,夜袭敌于白沙涡,“还,至桃陵,遇赋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即此。在今河南省杞县东南。唐至德初张巡守雍丘,击安禄山军于白沙涡,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