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阴仓
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为唐代漕运中转站。《元和志》 卷5河阴县: 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裴耀卿为相,“兼转运都使,于是遂分置河阴县及河阴仓。……自江、淮来者悉纳河阴仓,自河阴候水调浮漕送含嘉仓,又取晓习河水者递送太原仓,所谓北运也,自太原仓浮渭以实关中”。
又作河口仓。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北古汴河口。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置。唐时漕运自江、淮而溯鸿沟,悉纳于此,再由此送纳含嘉仓,又送入太原仓,称谓北运。
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为唐代漕运中转站。《元和志》 卷5河阴县: 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裴耀卿为相,“兼转运都使,于是遂分置河阴县及河阴仓。……自江、淮来者悉纳河阴仓,自河阴候水调浮漕送含嘉仓,又取晓习河水者递送太原仓,所谓北运也,自太原仓浮渭以实关中”。
又作河口仓。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北古汴河口。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置。唐时漕运自江、淮而溯鸿沟,悉纳于此,再由此送纳含嘉仓,又送入太原仓,称谓北运。
在今安徽宿州市西南。《资治通鉴》: 五代晋天福五年 (940),晋赴南唐 “使者自桐墟济淮,唐主遣战舰拒之”。即此。在今安徽省濉溪县南,近涡水。旧时自此南至涡口可以济淮。北宋置镇,属蕲县。清属宿州,乾
明宣德五年(1430)置,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治所在广邑寨(今云南昌宁县西五十八里广益)。八年(1433)直属云南布政司。正统元年(1436)迁治于原顺宁府的右甸(即今云南昌宁县)。清废。明宣德五年(
在今河北丰润县西北。源于党峪山,南流折西南,汇入还乡河。《元史·燕铁木儿传》:致和元年(1328),“辽东平秃满迭儿以兵犯迁民镇,斩关以入,遣撒敦往拒,至蓟州东沙流河,累战败之”。
北宋元丰六年(1083)置,属诚州。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明置收溪寨巡司。《方舆纪要》卷82靖州通道县:收溪寨,“《志》云,州至广西融县,古无通途。宋知诚州周仕隆,始遣人由收溪小径趣广西,观山川
在今四川邻水县北。《方舆纪要》卷68邻水: 昆楼山 “山岩叠峙,势如楼观。《宋志》:乾德四年,移县治于昆楼镇谓此”。
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李家岔乡龙咀河。1934—1936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赤源县治此。
春秋周邑,后为晋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声子曰:“若敖之乱,伯贲之子贲皇奔晋,晋人与之苗。” 即此。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顶。清聂《泰山道里记》:“绝巅西里许,为丈人峰。状如老人伛偻。”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12:“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
即今福建寿宁县东南斜滩镇。明弘治中移渔溪巡司治此。在福建省寿宁县东南部、斜滩溪两岸。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斜滩,人口2540。因河滩得名。1958年设金星公社,1959年改斜滩
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1泗州:归仁集堤“在州西北五十里,接宿迁东界。其北有白鹿、邸家等湖,其南有祖陵南之陡湖及沙湖。黄河泛涨,倒灌小河诸口,并挟湖水冲射祖陵及泗州城,故筑堤以捍之。近卫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