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池县

河池县

①西汉置,属武都郡。治所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元和志》 卷22河池县: “一名仇池。按仇池山本名仇维山,上有池,似覆壶,有瀑布,其县因山为名。山在成州界,去县稍远,今县所处,谓之河池川,故取以为名。” 《后汉书·公孙述传》: 建武九年 (33),“使 (王) 元与领军环安拒河池”。即此。西晋后废。北魏改置广化县,隋仁寿元年(601) 复改河池县,属河池郡。唐属凤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迁治固镇 (今徽县)。蒙古至元初于县置南凤州 (后改为徽州),至元七年 (1270) 省入徽州。

②北宋初置,属金城羁縻州。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北。后属宜州。大观元年 (1107) 改为怀德县,为庭州治。四年 (1110) 复为河池县,仍属宜州。南宋属庆远府。元属庆这路。明天顺六年(1462) 迁治屏风山 (今河池镇东),成化十三年(1477) 复还旧治,弘治十七年 (1504) 升为河池州。1912年复为河池县,属广西柳江道。治所即今河池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3年迁治金城江镇 (即今河池市),1983年改为河池市。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徽县西北银杏。属武都郡。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公孙述以王元等领军据河池拒汉,来歙等大破之,即此。晋永嘉后废。北魏于此置广化县,隋仁寿元年(601年)改河池县。大业中属河池郡。唐属凤州。宋开宝五年(972年)移治固镇(今甘肃徽县)。蒙古时为南凤州治。至元元年(1264年)南凤州改徽州,为徽州治。七年省县入州。(2)古旧县名。宋初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西南,属宜州。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升县为州。1912年改州为县。治今河池镇,1953年迁治金城江镇。1983年撤销,改设河池市。


猜你喜欢

  • 洣水

    古名泥水。今湖南湘江支流。《水经·洣水》: “洣水出茶陵县上乡,西北过其县西。” 郦道元注: 洣水 “西北流径茶陵县之南,洣水又屈而过其县西北流注也。《地理志》 谓之泥水者”。《方舆纪要》卷80茶陵州

  • 艮山门

    南宋临安城的东北门。即今浙江杭州市东北艮山门。宋《咸淳临安志》卷18城郭有“艮山门”。区片名。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东北部。泛指环城北路与建国北路、环城东路相交及艮山路西段一带。以门得名。吴越时名保德门

  • 盘堤 (隄) 县

    西魏改南五部县置,属武阳郡。治所即今甘肃文县东北五十里临江乡。北周移治葭芦城(今甘肃武都县东南七十里白龙江东岸)。隋属武都郡。唐属武州,大历后废。

  • 千秋岭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接浙江临安县界。《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三年(913),“吴行营招讨使李涛帅众二万出千秋岭,攻吴越衣锦军(今浙江临安县)。千秋岭道险狭,钱传瓘使人伐木以断吴军之后而击之,

  • 雷水

    ①涑水的别称。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水经· 河水注》: 涑水 “出河北县雷首山,……其水西南流,亦曰雷水。……涑水又西南流,注于河”。②即大雷池水。在今湖北黄梅县及安徽宿松、望江县以西长江北岸,相当今

  • 道场山

    在今浙江湖州市南。《方舆纪要》 卷91湖州府: “道场山在府南十二里。亦近郊之胜。”

  • 密阳乡

    西汉置,属丹水县。在今河南淅川县西。《汉书·地理志》 弘农郡丹水县: “密阳乡,故商密也。”

  • 鸳鸯口

    在今河北蔚州东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44蔚州: 鸳鸯口 “近壶流河。两山相峙,状如鸳鸯。路通保安右卫。永乐十三年置巡司于此”。

  • 陈阜镇

    又名善因镇。即今江苏靖江市东北斜桥镇。《清一统志·常州府二》:陈阜镇“在靖江县东三十里。旧名斜桥。商民辏集,分兵防守”。

  • 广德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广德军置,属江浙行省。治所在广德县(今安徽广德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县地。明初改为广德直隶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广德军置,治广德县(今属安徽)。属江浙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