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北路
金天会六年 (1128) 分河东路置,治所在太原府 (今山西太原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中阳、灵石、昔阳等县以北及陕西佳县以北地区。元废。
金天会六年(1128年)分河东路置,治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市)。辖境约今山西省中阳、灵石、昔阳等县以北,内长城以南及陕西省吴堡县以北地区。蒙古废。
金天会六年 (1128) 分河东路置,治所在太原府 (今山西太原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中阳、灵石、昔阳等县以北及陕西佳县以北地区。元废。
金天会六年(1128年)分河东路置,治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市)。辖境约今山西省中阳、灵石、昔阳等县以北,内长城以南及陕西省吴堡县以北地区。蒙古废。
唐置,在今浙江安吉县(递铺镇)北。《新唐书·地理志》 安吉县:“北十七里有石鼓堰,引天目山水溉田百顷, 皆圣历初令钳耳知命置。”
即今新疆乌什、阿合奇县境之托什干河。《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至小石城,又二十里至于阗境之胡芦河。”
亦名中陵川水。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清水河县西北之浑河。《水经·河水注》:树颓水“西南流,右合中陵川水。水出中陵县西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真山,水亦取名焉”。
即今云南昆明市东之金汁河。《方舆纪要》 卷114昆明县: 金棱河 “在府治东十里。俗名金汁。引盘龙江水,由金马山麓流经春登里,灌溉东乡之田,为利甚广。蒙段时,堤上多种黄花,名绕道金棱,元赛典赤瞻思丁复
在今河南渑池县城北十六里仰韶村南台地上。遗址三面临水,北靠大山,面积3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4米。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出土文物有
即今安徽南部青弋江支流水阳江。《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水阳镇“南唐始曰水阳渡”。以经水阳镇, 因谓之水阳江。长江南岸支流。亦说为青弋江支流。在安徽省东南部。上源西津河源于绩溪县北部,北流至宁国市附近
在今广西德保县西。《清一统志· 镇安府》: 鉴隘 “在府 (故治在今德保县) 西七十八里”。
唐乾封元年 (666) 改谷阳县置,属亳州。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载初元年 (689) 改为仙源县。神龙元年 (705) 复为真源县。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 改为卫真县。古县名。唐乾封元年(666
亦作夜侯国。东汉改掖县为侯国,属东莱郡。治所即今山东莱州市。后复为县。(掖yè) 掖,又作夜。东汉建武九年(33年),光武帝封欧阳歙为掖侯,改掖县为掖侯国,治今山东省莱州市。后国除仍为掖县。
即今安徽蚌埠市。《清一统志·凤阳府二》: 蚌埠集 “在凤阳县西北五十里,界灵宝、怀远两县,水陆交冲。本朝乾隆五十四年,由县城移主簿驻此”。(蚌bèng) 即今安徽省蚌埠市。为水陆交通要冲,清乾隆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