沲和城
亦作陁和城。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旧唐书·地理志》 罗目县: “仪凤三年,又置,治沲和城。”
亦作陁和城。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旧唐书·地理志》 罗目县: “仪凤三年,又置,治沲和城。”
即今山西高平县东南侯家庄。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所置陵高县曾徙治于此。集镇名。在山东省桓台县东南部。属果里镇。人口2500。原侯庄镇人民政府驻地。《侯氏世谱》载:“始祖自明洪四年……徙……长山县东鄙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旧县乡。《清一统志·泰安府一》: “以在谷城之南,故名。” 北宋开宝中尝为东阿县治。
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哈纳尔左翼旗。清康熙四年(1665)置,驻地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北乌力吉德力格尔附近。后迁贝子庙(今锡林浩特市)。1914年属察哈尔特别区, 1928年属察哈尔省。1947年划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嶂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后废。
在今四川资阳市西九曲河铁路桥一号墩。1951年在此发现古人类头骨化石,被称为 “资阳人”。
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十里,为县城镇山。《清一统志·蒙化直隶厅》 引《云南通志》:文华山“高出云表,体势尊严。其左为葫芦山,右为绣墩山,皆以此山为鼻祖”。
①在今江西大余县北。《舆地纪胜》卷36南安军:玉枕山“在郡正北。盖郡之主山”。《清一统志·南安府》:玉枕山“在大庾县北五里。地名石人坑,郡之主山也。高三百仞,连延三里。两麓五岩,次第相属。俗名五指山,
即今陕西商州市西北牧护关。《汉书·高帝纪》: 秦二世三年 (前207),沛公攻武关入秦,“子婴诛灭赵高,遣将将兵距峣关……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蓝田南”。北周武成元年(559) 移置青泥
明永乐三年(1405)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吉林汪清县嘎呀河以东地区。后废。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治今吉林省嘎呀河以东地区。属奴儿干都司。永乐后期,西迁至鸭绿江北,以后渐成建州一部。
即今湖南汉寿县西沧港镇。《清一统志·常德府二》:沧港市“在龙阳县西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