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源川
一作沐川源。即今四川沐川、犍为二县西之岷江支流沐川河。《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南诏酋龙入寇,定边都头安再荣屯于大渡河北,蛮“逾雪坡,奄至沐源川”,即此。
古水名。即今四川省沐川县境岷江支流沐溪河(沐川河)。唐时在嘉州境内。唐咸通十年(869年)南诏攻蜀经此地。《资治通鉴》:“蛮密分军伐木开道,逾雪坡,奄至沐源川。滂遣兖海将黄卓帅五百人拒之,举军覆没。”即此。
一作沐川源。即今四川沐川、犍为二县西之岷江支流沐川河。《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南诏酋龙入寇,定边都头安再荣屯于大渡河北,蛮“逾雪坡,奄至沐源川”,即此。
古水名。即今四川省沐川县境岷江支流沐溪河(沐川河)。唐时在嘉州境内。唐咸通十年(869年)南诏攻蜀经此地。《资治通鉴》:“蛮密分军伐木开道,逾雪坡,奄至沐源川。滂遣兖海将黄卓帅五百人拒之,举军覆没。”即此。
在今江苏高淳县西北小花村。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高淳县图:西北有花溪。(1)在重庆市巴南区西北部。面积47.6平方千米。人口7.7万。镇人民政府驻花溪新村,人口4.4万。以境内花溪河得名。三峡库区淹没
三国魏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北。西晋后废。(1)古县名。三国魏置,治今陕西省旬邑县西北。属安定郡。西晋后废。(2)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942年由陕西省绥德、米脂、清涧三县之间的西川地区
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四十里千灯浦。明嘉靖《昆山县志》卷3:千墩“相传其北三十里,地名木瓜,有墩九百九十有九,与此合为千墩,因名”。其下为千墩浦。淀山湖水由此入吴淞江。《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昆山县:千墩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 蒙溪在 “府东北五十里。源出连江县界。又有仁溪亦出焉,西流经府北,入于洪塘江”。
北宋熙宁元年 (1068) 置,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县北三十五里陆家古城堡遗址。金属镇戎州。元废。
即今青海与西藏之间的唐古拉山。清光绪间范寿金《三省入藏程站记》:西宁入藏程站“第四十九站当拉,岭名”。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昆仑南支“为金沙、澜沧江之分水岭,蒙古名当拉岭,番名朝午拉山”。
①在今浙江温岭市东。本为海岛,后因泥沙淤积始与陆连。《舆地纪胜》 卷12台州: 松门山“在黄岩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按: 王羲之 《游西郡记》云: 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岛屿皆生松,故曰松门”。《方舆纪要》
北宋置,属和州乌江县。即今江苏江浦县西南三十里高旺村。古镇名。北宋置,即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西南高旺镇。属乌江县。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旧绵州城内。《方舆胜览》卷54绵州:十贤堂“绘涪翁、庞统、蒋琬、杜微、尹默、李白、陈该、苏易简、王仲华、欧阳修共十人”。
即今安徽贵池市西秋浦河。以入江口池口通称为全河之名。《方舆纪要》卷27贵池县:池口河在“城西五里。一名杜坞河。《志》云:城西四里有杜坞山,以唐杜牧尝游此而名,河经其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