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汶川县

汶川县

北周保定四年(564)置,为汶山郡治。治所即今四川汶川县。《元和志》卷32汶川县:“县西汶水, 因以为名。”隋属汶山郡。唐武德八年(625)属茂州,天宝元年(742)属通化郡,乾元元年(758)复属茂州。元至元十九年(1282)废,后复置。《元史·武宗纪》:至大二年(1309),“诏改松潘、叠、宕、威、茂州安抚司为宣抚司,迁治茂州汶川县”。即此。明宣德七年(1432)移治寒水驿(今汶川县西南绵虒镇)。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2年移今汶川县(威州镇)。


在四川省中部偏北。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面积 4084.7 平方千米。人口11.2万。辖6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威州镇。西汉置绵虒县,治今县西南,属蜀郡。东汉建安末于此置汶山郡。西晋移汶山郡治汶山县(今茂县北),废绵虒县。北周置汶川县,治今址。以县有汶水(今岷江)故名。为汶山郡治。唐、宋属茂州。元、明、清因之。1913年属川西道,1914年属西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茂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阿坝藏族自治州。1958年与茂县、理县部分合并为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三县分置。1987年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东北部接龙门山西南段,西南为邛崃山东部分支。属高、中山峡谷地带。岷江东北入,右纳杂谷脑河、草坡河、鱼子溪、溪河后东流出境。属青藏高原半湿润气候。建有以保护大熊猫为主体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农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兼有薯类、豆类。云豆为出口商品。生漆、花椒、苹果著名。有煤、铁、金刚砂、方解石、大理石、云母等矿。有机械、采煤、水泥、电力、化肥、食品等工业。成阿公路经此,南汶公路终点。有红军烈士纪念馆及刳儿坪、姜维城等名胜古迹。


猜你喜欢

  • 洳河

    即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北错河。《水经·鲍丘水注》: 洳水 “东南流径平谷县故城西,而东南流注于泃河”。民国 《平谷县志》 卷1: 洳河 “俗呼为错河,源出怀柔丫髻山入平谷西北境,下与泃河相合”。

  • 溪洞堡

    即今湖南泸溪县西南五十里白羊溪乡。明置溪洞巡司。清废。

  • 是鱼池

    即今四川南充市西隅之莲池 (嘉湖)。《汉书·地理志》 安汉县: “是鱼池在南。”

  • 九夷

    古时谓东夷有九种。《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疏:“东有九夷:一玄菟、二乐浪、三高骊、四满饰、五凫臾、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又《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注:

  • 关山寨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北。《方舆纪要》卷29滁州:关山寨“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志》云:州境旧有乡寨七:曰关山、该山、白禅、西城、高山、黄悦、白悦等寨,宋置,寻废”。

  • 同轨城

    在今河南洛宁县东北杨坡乡城头村。西魏置同轨防于此。《周书·裴宽传》:“大统五年,授都督同轨防长史。”隋开皇初熊耳县和唐初永宁县皆曾移治于此。《资治通鉴》:唐宝应元年(762)十月,讨史朝义、仆固怀恩等

  • 景宁县

    明景泰三年 (1452) 析青田县置,属处州府。治所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 (鹤溪镇)。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60年撤销,1984年改置景宁畲族自治县。古旧县名。明景泰三年(1

  • 安府

    明永乐五年(1407)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衙仪县(今越南中部义静省宜春)。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大部分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地入安南。

  • 冶谷水

    即今陕西淳化县东冶峪河。《水经·渭水注》:“郑渠又东径捨车宫,南绝冶谷水。”《清一统志·邠州》 引《淳化县志》:“冶谷水在县东门外,即县河,一名淳化河。源出蝎子掌山,径县东合甘泉水、马跑泉,又东南流径

  • 元象山

    即倒兽山。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元和志》卷1京兆府渭南县:倒兽山“一名元象山,在县东南五十里,王子年隐处也”。即“倒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