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汶山郡

汶山郡

①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汶江县(今四川茂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黑水县,邛崃山以东,岷山以南,北川、都江堰市以西地区。地节三年(前67)并入蜀郡。东汉建安末刘备复置,治所在绵虒县(今四川汶川县西南绵虒镇)。西晋移治汶山县(今茂县北)。东晋时废。北周保定四年(564)复置,属汶州。治所在汶川县(今四川汶川县)。隋开皇三年(583)废。大业三年(607)改会州复置, 治所在汶山县(今茂县)。唐武德元年(618)又改为会州。

②南朝宋置,属益州。治所在都安县(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里导江铺。一说在今都江堰市东)。辖境相当今四川都江堰市及汶川县南部地。北周天和三年(568)废入郫县。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改蜀郡北部冉��都尉置,一说置于元封四年(前107年),治汶江道(今四川茂县北)。因汶山(岷山)得名。地节三年(前67年)废入蜀郡,为北部都尉。东汉延光三年(124年)后两度置废。建安末,刘备复以蜀郡北部都尉置,治绵虒道(今汶川县西南绵虒)。西晋治汶山县(今茂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地。后废。北周复置,隋开皇初又废,大业时曾改会州(治汶山县)为汶山郡。


猜你喜欢

  • 兴桥栅

    在今河南遂平县东南三十里张柴村东。《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祐“守兴桥栅”。即此。在今河南省遂平县东南张柴村东。《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将李祐“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

  • 陈家祠

    又名陈氏书院。在今广东广州市中山七路。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为广东七十二县陈姓合族祠及书院。祠占地1.3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式布局,东西阔80米,南北深80米,有九厅六院。庭院布局严

  • 野庞河

    在今甘肃西南境。《方舆纪要》 卷60洮州卫: 野庞河 “在卫西。源出西倾山,经西番东境,北流五百余里,入黄河”。

  • 渠坝堡

    明成化四年 (1468) 置,属泸州卫。在今四川纳溪县南渠坝乡。《方舆纪要》 卷72泸州卫 “江门堡” 条内: “渠坝堡在卫西北百八十里,即纳溪县之渠坝驿也。……分拨卫兵戍守。”

  • 四都

    即今福建长汀县西南四都乡。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汀西县治此。

  • 幽王城

    即戏亭。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三十里。宋敏求 《长安志》 卷15临潼县: 幽王城 “一名幽王垒,在县东南戏水 上。城方八尺,周二百八十步”。即“戏亭”。

  • 三门市

    即今湖南株洲县(渌口镇)西南二十四里三门镇。因湘江中有三门滩,故名。原属湘潭县。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湘潭县图:县东南有三门市。

  • 邯川水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流入黄河。《后汉书·马武传》:显宗初,西羌寇陇右,命捕虏将军马武击之,“羌乃率众引出塞,武复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李贤注:“盖以此水分流,谓之东、西邯也。在今廓州化隆县

  • 泽州府

    清雍正六年 (1728) 升泽州置,治所在凤台县 (今山西晋城市)。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阳城、高平、陵川等县地。1912年废。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泽州置,治凤台县(今山西晋城市)。辖境约

  • 汊川郡

    西魏改魏安郡置,为沔州治。治所在甑山(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十里)。明曹学佺《名胜志》:汉川郡“以县南一里汊水为名”。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