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公山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接浙江临安县界。《清一统志·宁国府一》:汤公山“在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一名商山。其右为马蹄岭,路通浙江昌化县。左有铜岭关,路通于潜”。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接浙江临安县界。《清一统志·宁国府一》:汤公山“在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一名商山。其右为马蹄岭,路通浙江昌化县。左有铜岭关,路通于潜”。
①即春秋楚大隧、直辕、冥阨三隘道的总称。在今河南信阳县南豫、鄂界上。《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楚史皇谓子常曰: “若司马毁吴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独克吴也。” 杜注: “城口,三隘道之总名。
在今湖南怀化市南。《舆地纪胜》 卷71沅州: 板门山 “对峙如门”。《方舆纪要》 卷81沅州“明山” 条下: 板门山 “宋时为向蛮据守处”。
在今云南大关县北十六里木家营盘村。清雍正六年 (1728) 于此置大关厅,雍正八年 (1730) 迁治翠华山 (今翠华镇老城)。十一年 (1733) 西移至养马坝 (今大关县)。“雄魁” 系彝语 “雄
即破洛那国。《魏书·西域传》: 洛那国“故大宛国也。都贵山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洛那” 上脱破字。
北宋置,属繁昌县。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三十里峨桥镇。当峨溪河入漳河口,明初尝置繁昌河泊所于此。古镇名。在今安徽省繁昌县东北。明初置繁昌河泊所于此。
即今青海德令哈市北与天峻县交界之哈拉湖。《汉书·地理志》 金城郡临羌: “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
①西汉置,属东郡。治所即今山东莘县。东汉为侯国。三国魏属阳平郡。西晋永嘉后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复置,北齐改为乐平县。隋开皇六年(586)复改阳平县,八年(588)改为清邑县。②南朝宋置,属鲁
魏晋建。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故城内。《艺文类聚》 卷63 “观” 引陆机 《洛阳地记》:“宫中有临高、陵云、宣曲、广望、阆风、万世、修龄、总章、听讼凡九观。”魏、晋时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魏晋
唐贞观十二年 (638) 置,属瀼州。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西南。贞元后废。
在今江西上犹县东。《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上犹县: 淡竹阨 “在县东。相近有南北村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