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寺
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上的金山寺。《清一统志·镇江府一》:江天寺“在丹徒县金山。旧名泽仁寺,又名龙游寺,通名金山寺。……康熙二十三年有御制金山寺诗,并御赐金山江天寺碑及江天寺祗树二扁额,因改今名”。
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上的金山寺。《清一统志·镇江府一》:江天寺“在丹徒县金山。旧名泽仁寺,又名龙游寺,通名金山寺。……康熙二十三年有御制金山寺诗,并御赐金山江天寺碑及江天寺祗树二扁额,因改今名”。
吐蕃置,在今青海西宁市西。《资治通鉴》:唐天宝元年(742)“十二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奏破吐蕃大岭等军”。即此。
即今云南弥渡县西北红岩西之西山。《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明地理考》:“宾川州南毕钵罗窟山,即赵州之白崖西山也。”又引明李元阳《记》曰:“一名宾波罗窟,在白崖川西。山岩壁立,耸拔千余丈,其下林麓蓊郁。
即今江西宜春市西四十里西村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5:宜春县西有西村。民国《宜春县志》卷11:西村市“物产繁滋,户口稠密,为西部贸易中心”。
旧名斯斯觉。彝语意为 “荒坝”。即今四川甘洛县。1940年置腴田特别政治指导区,后为岩洞乡新市坝。1956年于此置呷洛县。1959年改为甘洛县。“甘洛” 为 “呷洛” 的异译。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左传·庄公二十八年》:骊姬使言于晋献公曰:“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一说“二屈”当作“北屈”。春秋晋北屈、南屈二城的合称。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前666
唐兴元元年(784)改梁州置,治所在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东)。辖境相当今陕西汉中市及南郑、勉县、城固等县地。南宋嘉定二年(1209)随南郑县移治今汉中市。元改兴元路。明洪武三年(1370)复改兴元府。
战国初郑地。公元前354年秦公孙壮伐郑时所筑。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四十四里。《水经·渠水注》:“役水自阳丘亭东流,径山氏城北为高榆渊。《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率师城上枳、安陵、山氏’者也
唐贞观元年 (627) 置,为全国十五道之一。以在剑阁之南得名。开元二十一年 (733) 变为政区,为十五道之一,治所在益州 (后升为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涪江流域以西,大渡河流域和雅
北宋置,即今甘肃岷县东马坞镇。
北宋置,属辰州。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熙宁七年(1074)废。《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会溪镇砦”条下:“《志》云,府东百八十里有浦寨,即宋初所置水浦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