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省
清顺治二年(1645)改南直隶置,治所在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婺源县地。康熙六年(1667)分置江苏、安徽二省。此后仍习惯合称这两省为江南省。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明南直隶置,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康熙六年(1667年)分为江苏、安徽二省。但此后习惯上仍合称这二省为江南省。
清顺治二年(1645)改南直隶置,治所在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婺源县地。康熙六年(1667)分置江苏、安徽二省。此后仍习惯合称这两省为江南省。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明南直隶置,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康熙六年(1667年)分为江苏、安徽二省。但此后习惯上仍合称这二省为江南省。
①即今河北定兴县西南四十里固城镇。秦至北魏为范阳县治。《方舆纪要》 卷12定兴县: 固城镇,“ 《志》 云: 宋与辽分界处”。②即今河北柏乡县北固城店镇。汉为鄗县治。③北宋置,属溧水县。即今江苏高淳县
明正德十六年(1521)筑,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即今宁夏灵武县东北六十五里横山堡。《清一统志·宁夏府二》:红山堡“在灵州东北六十五里,横城堡东南。城周二里,今设把总”。
在今河北沧县西南。《水经·浊漳水注》:“衡漳又东左会滹沱别河右渎,又北入清河,谓之合口。”《魏书·地形志》 浮阳县下亦载:“西接漳水,衡水入焉,今谓之合口。”《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三年(388),后
战国蜀之别都。在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秦蜀郡太守李冰“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西汉于此置广都县。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嘉定府置,属四川行中书省。治所在龙游县 (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峨眉山、夹江: 犍为、洪雅、峨边、青神、彭山、眉山、邛崃、大邑、蒲江、丹棱、荣县、威远等市县
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明史·地理志》保昌县:“县东有小庾岭。”
唐西南地区乌蛮国六部的总称。即越析诏(在今云南宾川县)、浪穹诏(在今洱源县)、邆赕诏(在今洱源县东南邓川)、施浪诏(在今洱源县东)、蒙巂诏、蒙舍诏(二诏俱在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境)。“诏”意即王。蒙
南宋绍兴间建,在今四川三台县南九十里景福镇。
①北周改安乡县置,为万川郡治。治所即今四川万县市。同治《万县志》卷2:“万川亦以居群川所会为名。”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南浦县。②隋大业初改义招县置,属义安郡。治所即今广东大埔县。唐武德初废。古县
即今四川奉节县南六十里新民区治所。光绪《续修奉节县志》卷4:观音庵“距城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