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场
①五代吴乾贞三年(929)改永安镇置,即今湖北咸宁市。南唐保大十二年(954)改置永安县。
②五代南唐改永安镇为永安场,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北宋建隆二年(961)南唐改置建宁县。
③旧名草鞋街。即今四川安县东北永安镇。清嘉庆《安县志》卷11:草鞋街“又名永兴(安)场,城北十五里”。
(1)五代唐升永安镇置,即今福建省建宁县西里心。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升为建宁县,移治今建宁县。 (2)五代吴乾贞年间改永安镇置,即今湖北省咸宁市。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年)升为县。
①五代吴乾贞三年(929)改永安镇置,即今湖北咸宁市。南唐保大十二年(954)改置永安县。
②五代南唐改永安镇为永安场,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北宋建隆二年(961)南唐改置建宁县。
③旧名草鞋街。即今四川安县东北永安镇。清嘉庆《安县志》卷11:草鞋街“又名永兴(安)场,城北十五里”。
(1)五代唐升永安镇置,即今福建省建宁县西里心。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升为建宁县,移治今建宁县。 (2)五代吴乾贞年间改永安镇置,即今湖北省咸宁市。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年)升为县。
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明一统志》 卷37洮州卫: “黑松岭在卫城东三十里,上多松树。”
元至元十一年(1274)置,属镇康路。治所在今云南施甸县北七里长官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施甸长官司。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治今云南省施甸县。属大理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名施甸
即硕般多。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3作 “硕板多”。
唐置,属黎州。在今四川甘洛县西北。乾元二年 (759) 改置大定城。
古蜀国开明氏都。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二十里军屯乡清白江边。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蜀志》:“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
唐安西都护府属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楚河南岸。《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贺猎城又三十里至叶支城。”
亦作峡州路。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峡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阳、长阳、宜都等县市地。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为硖州府。见“峡州”。
①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为广州南站,粤汉铁路发端于此。对岸为石围塘,与广三铁路相望。②在今广东大埔县东北西河镇北。《明史·地理志》 大埔县: “南有大产巡检司,后迁黄沙。”③即黄沙城。今陕西勉县东南黄沙
秦改犬丘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阜寨乡附近。《史记· 项羽本纪》:西汉高帝元年 (前206),“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三年 (前204) 改为槐里县。古县名。秦置,治
1929年析朝邑县东部黄河滩地于大庆关城置,属陕西省。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东五十五里朝邑镇东北平民乡。1934年迁黄河西岸堤浒村东。1950年撤销,并入朝邑县。1958年朝邑县地又并入大荔县。旧县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