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兴镇

永兴镇

①北宋置,属永川县。在今四川永川市西北九十里永兴乡。

②北宋置,属乐至县。在今四川乐至县南三十里永兴场。

③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东北永兴镇。旧属拜泉县。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 明水县有永兴镇。

④即今湖北京山县东南二十八里永兴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京山县东南有永兴镇。


(1)镇名。(1)在黑龙江省明水县东北部。面积193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人口 2350。1912年改永兴镇,1938年称永兴村,1949年设永兴区。1956年改爱国乡,1958年改爱国公社,1981年改永兴公社,1984年复永兴乡,1985年改镇。产玉米、小麦、大豆等。有被服、农机、亚麻加工等厂。公路通明水、兴仁等地。(2)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东南部,东濒温州湾。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下垟街,人口2.4万。镇以境内昔有明嘉靖抗倭古城永兴堡得名。民国时称永兴乡,属永嘉县。1949年属温州市。1950年分为永康、永乐乡,1956年合并仍称永兴乡,属永嘉县。1958年改属温州市。1961年改公社。1981年划属瓯海县。1984年复为乡。1986年改置为镇。地处滨海平原。产稻、油菜籽、蚕豆、大小麦、柑桔。盐业生产历史悠久。营海涂养殖业。为省百强镇和工业卫星镇。有阀门、铸件、电器、陶瓷、仪表、皮鞋、服装、编织、软包装、包装带等厂。永梅公路贯境,内河航运便利。(3)在安徽省利辛县西南部。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地永兴集,人口 1800。传李姓在此兴集,其祖名永兴,取为集名。1948年设永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1992年双龙乡并入改置镇。有磷肥、三合板、粮、棉加工等厂。青阜铁路经此并设站。有公路通双龙接蚌阜关公路。(4)在福建省浦城县西部、临江溪上游南岸。面积209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人口 1550。1941年析永平、新兴二里设镇,因名。1949年设永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2年改设农场,1984年复乡,1993年置镇。为县商品粮基地之一。盛产油菜籽、薏米、甘蔗等。有农具、翻砂、活性炭、副食品加工等厂。有公路通县城。名胜古迹有“棉山白云”、杨文广古井等。(5)在河南省尉氏县东南部。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人口 1320。传古代运粮河经此,并有渡口,人称侯伯川渡口。清取“永远兴旺”之意改名永兴。1958年建永兴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有酿酒、农机修配、面粉、纺织、罐头、砖瓦等厂。郑周公路经此。古迹有吕东来游观台、七贤庙遗址等。(6)在湖北省京山县东南部。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人口 3230。成集较早,名寓“永远兴旺”之意。建国初为第二区,1958年属源泉公社。1975年设永兴公社,1984年设镇。地处溾水两岸。主产稻、小麦。养鳖业发展较快。有机械修配、农具、金具、砖瓦、锯板、食品加工等厂。皂当公路经此。(7)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西部。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人口 3200。清乾隆初年成圩。原名永都市,清光绪年间改今名。建国初属第八区。1958年属龙塘公社,同年分立永兴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改镇。地处火山岩分布区。盛产荔枝、龙眼、柑橘、波罗蜜,为省的水果之乡。有养蜂业。特产雷虎荔枝、荔枝蜂蜜。有畜牧业,饲养山羊、黄牛。224国道经此。(8)在重庆江津市西南部。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场,人口1万。明代建场,原名梁董庙,后取“永远兴旺”之意改现名。1940年建永兴乡,1989年建镇。1994年旸岩乡、2001年毗罗乡先后并入。产稻、玉米、小麦、甘薯、蚕茧、柑橘等。有丝绸、建筑、建材、酿酒等业。公路北通李市镇接渝东公路,南可到毗罗。(9)在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北部。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6.2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场,人口 3870。取“永远兴旺发达”之意命名。1950年为永兴乡,1958年为永兴公社,1981年更为永济公社,1983年改为永济乡,1988年复为永兴乡。1992年永兴、吉东、永盛、联盟四乡合并置永兴镇。产棉花、白芷等。有机砖、地毯、酿酒、冶炼、榨油等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川鄂公路经此。(10)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西部。面积13.5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人口 8000。清初建场名辛店子,后取“永远兴盛”之意更今名。1951年为永兴乡,1958年为永兴公社,1983年复为永兴乡,1985年置永兴镇。1992年磨家、新皂二乡并入,1997年二乡析出。区西部山区重要物资集散地。以产草纸、草席闻名。有军工、造纸、酿酒、磷肥、机砖、骨胶等厂。川陕、绵安公路经此。(11)在四川省华蓥市西北部。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人口 3510。宋代建场。以“永远兴旺”之意得名。1949年为永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5年置镇。产油菜籽、蚕茧、生猪。有皮革、酿造、印刷等厂。通乡村公路。褒先寺有安丙故居遗址。(12)在四川省双流县东南部。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人口 1300。以清乾隆年间境内建的一石桥而名。1949年为永兴乡,1958年为永兴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置镇。盛产海椒、花生、芝麻、棉花。有造纸、陶瓷、印刷、建材等厂。通乡村公路。(13)在四川省开江县北部。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人口 2550。明末迁场于此,取“永久兴旺”之意,得名。1952年设永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有煤、石灰石、天然气等矿。产花生、红麻。有粮油加工、农具、木器、铁器等业。通公路。(14)在四川省名山县境西南部。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人口 1300。集市始建于明,重建于清,以意愿命名。1949年为永兴乡,1958年为永兴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设永兴镇,红岩乡并入。有水电、芒硝、农机、水泥预制、机砖、酿酒、造纸、纤维等厂。为全县杂交水稻育种基地。通公路。(15)在四川省宜宾县中部。面积114平方千米。人口8.7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人口 2200。清乾隆初兴集。取“永远兴旺”之意得名。1949年为永兴乡,1960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永兴、永和、永庆三乡并入。产水果、花生、油菜籽、生猪、耕牛。有农机、铁木器、酿酒、竹压板等厂及小电站、林场、茶场。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宜白公路经此。(16)在四川省盐边县中部。面积75.6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喇踏田,人口 1000。以“永远兴旺”之意命名。1949年为永兴乡,1958年为永兴公社,1984年复为永兴乡。1996年撤乡置永兴镇。地处永兴河两岸,以农业、畜牧业为主。产小麦、玉米、牛、羊。有机修、建材、石灰、采煤等业。为县农副产品集散地。健岩、健温公路经此。(17)在四川省中江县西南部。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永兴,人口 3000。原名土门垭,清道光时建场,以“永远兴旺”之意命名。1951年建永兴乡,1958年为永兴公社,1984年复为永兴乡,1991年置镇。有铁器加工、榨油、酿酒、农机、粮食加工等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通公路。(18)在贵州省湄潭县东部偏北。面积165平方千米。人口5.4万,其中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人口410。镇人民政府驻永兴街,人口 3400。古称马桑坪,以当地多长马桑得名。明嘉靖末改今名,寓“集市永远兴盛”之意。1932年置永兴、永安二镇及德隆、二泉、共和等乡。1958年并入永兴公社。1961年后分置永兴镇及永兴、流河渡、茅坝、德隆四乡,1992年并置永兴镇。属湄江盆地,为县粮、油、茶产区。茶园面积在全省位居前茅。为黔北四大农贸集镇。产生漆、油桐、蚕茧。为农副土产集散地,与打鼓、新场、茅台、鸭溪齐名。镇东北有湄潭茶厂。326国道经此。(2)集镇名。在甘肃省礼县城东部、西汉水与漾水河交汇处。永兴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2000。取“永远兴隆”之意得名。盛产苹果。为农副产品集市。徐礼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凤宽支线

    从辽宁凤凰城(今凤城市)经灌水至宽甸。长111.6公里。为安奉铁路支线。1945年建成凤灌段,次年修至宽甸,全线贯通。

  • 江南市

    即今湖南安化县东三十二里资水南岸江南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安化县图:县(旧治在今县东南梅城镇)西北有江南市。

  • 远南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 胁营

    即谢通门谿。在今西藏谢通门县西通门。

  • 铁江

    在今湖南醴陵市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0醴陵县: 铁江 “源出攸县境,西北流入渌江。水滨石黑如铁,因名”。

  • 鸣沙州

    元初升鸣沙县置,属宁夏府路。治所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明洪武初废。元初升鸣沙县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鸣沙镇。后属宁夏路。明初废。

  • 小乡县

    北魏建义元年(528)置,属南绛郡。治所在今山西曲沃县境(一说在今山西翼城县西)。西魏恭帝时改属绛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汾东县,大业初废。义宁元年(617)复置小乡县,属翼城郡。唐属绛州,武德九

  • 石家庄

    ①即今河北石家庄市。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获鹿县图:东有石家庄。光绪《获鹿县志》卷2:石家庄在“县东三十五里”。②在今宁夏灵武县南。《清史稿·刘松山传》:同治九年(1870),广东提督刘松山镇压回民

  • 齐康郡

    南齐改徐闻县置,属广州。治所在广东徐闻县南。辖境相当今广东徐闻县地。隋开皇十年(596)平陈后废。南朝齐置,治齐康县(今广东徐闻县南)。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徐闻县一带。隋开皇十年(590年)废。

  • 神羌堡

    在今山西临猗县东北。《清一统志·蒲州府 一》: 神羌堡 “在猗氏县东北十五里峨嵋坡。汉邓禹围安邑,定河东,屯兵于此。上有高密侯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