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丰县

永丰县

①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分荔浦县永丰乡置,属始安郡。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北五十里花篑乡老县。南朝宋属始建国。齐复属始安郡。隋开皇十年(590)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荔州。贞观十二年(638)属昭州,长庆三年(823)改为丰水县。

②北魏太平真君十三年(452)置,为金明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西北。北周废。

③隋开皇五年(585)升永丰镇置,属丰州。治所在今内蒙古临河市东北。大业初属五原郡。唐武德六年(623)废,永徽元年(650)复置,仍属丰州。后废。

④唐乾元元年(758)置,属信州。治所即今江西广丰县。《元和志》卷28信州:永丰县“本弋阳县进贤乡永丰里之地,乾元元年置,因里为名”。元和七年(812)省入上饶县。北宋熙宁七年(1074)复置,属信州。元属信州路。明属广信府。清雍正九年(1731)改名广丰县。

⑤北宋至和元年(1054)由吉水县析置,属吉州。治所在报恩镇(今江西永丰县)。元属吉安路。明、清属吉安府。民国初属庐陵道。1927年直属江西省。


(1)古县名。(1)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西北。属始安郡。隋开皇十年(590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属昭州,后属桂州,长庆三年(823年)改名丰水县。(2)北魏太平真君十三年(452年)置,治今陕西省安塞县东北。属金明郡。隋开皇三年废入广洛县。(3)隋开皇五年升永丰镇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东北。属五原郡。唐武德六年省,永徽元年(650年)复置。属丰州。唐末废。(4)唐乾元元年(758年)于弋阳县进贤乡永丰里地置,治今江西省广丰县。因治所永丰里得名。属信州。元和七年(812年)废入上饶县。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复置。元属信州路,明属广信府,清雍正十年(1732年)因与吉安府永丰县重名,改名广丰县。(2)今县名。在江西省中部。属吉安市。面积 2695 平方千米。人口40.8万。辖8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恩江镇。隋为庐陵县地。五代南唐为吉水县地。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析吉水县地置永丰县,治报恩镇(今恩江镇),属吉州。以境内永丰乡水名为县名。《读史方舆纪要》吉安府永丰县:“永丰乡水在县南,出兴国县境北流,经县界,入于恩江。”元属吉安路。明、清属吉安府。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属庐陵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属吉安专区,1968年属井冈山地区,1979年属吉安地区,2000年属吉安市。地处雩山与吉泰盆地过渡地带,恩江横贯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豆类、薯类、花生、黄红麻等,为全国油茶重点县,省商品粮、林业重点县。特产早辣椒、毛边纸、夏布。有煤、钨、萤石、大理石等矿。工业有采矿、建材、机械、麻纺、食品、制药、化工等。有永宁、临八、永吉、古高、藤中等公路。纪念地有第一次反“围剿”红军指挥所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苏区中央局旧址、欧阳修纪念馆。名胜古迹有报恩寺塔、西阳宫、状元楼、大仙洞。


猜你喜欢

  • 雷公岭

    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4信宜县: 雷公岭 “在县东北百里。山空洞,雷鸣则涧谷响应”。

  • 大河屯店

    即今河南唐河县东大河屯镇。清乾隆《唐县志》卷1 《集镇》:“大河屯,县东五十里。”

  • 闼门池

    即今吉林安图县西南、抚松县东南与朝鲜交界处之白头山天池。清阮葵生 《长白山记》:“山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焉。” 清张凤台 《长白征存录》卷2: “天池。山上有潭曰闼

  • 石高寨

    在今福建长泰县东。《方舆纪要》卷99长泰县:石高寨“在县东十里。宋置。昔人尝保此以避贼”。

  • 上栗镇

    北宋置,属萍乡县。即今江西萍乡市北上栗镇。《清一统志·袁州府》:上栗镇“在萍乡县北七十五里。依山南北,有街市一里余”。清时有安乐巡司驻此。在江西省上栗县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0.4平方千米。人

  • 白泥河

    在今贵州余庆县东南。《明史·地理志》余庆县:“东南有白泥河,下流合于思南河。”

  • 南湖

    ①在今安徽五河县南。《方舆纪要》 卷21凤阳府五河县: “漴河在县治东南二里。县南一里有南湖,汇众流而成,流为漴河,亦东流入于淮。”②在今安徽潜山县南门外。《舆地纪胜》 卷46安庆府: 南湖 “旧名南

  • 修化县

    隋开皇初改窟胡县置,属石州。治所在今山西中阳县西北。大业三年 (607) 属离石郡。大业末废。古县名。隋开皇初改窟胡县置,治今山西省中阳县西北,属离石郡。大业末省。

  • 浪㳽州

    即浪弥州。 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 汉源等县境。

  • 苏泽堂

    在今广东化州市旧城内。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2:苏泽堂“在州署内,乾隆十二年建”。化州盛产橘,以“苏泽堂者为最佳,清风楼次之,红树又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