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城
明崇祯九年(1636)筑,即今贵州黔西县。《方舆纪要》卷123附水西宣慰司:水西城“水西巢穴也。直贵阳府之北,旁多大山深箐,径路迂回,夷恃为险”。清康熙三年(1664)置黔西府。
明崇祯九年(1636年)建。即今贵州省黔西县。土司安氏居之,清康熙三年(1664年)安氏叛,讨平之,置黔西府。后改为州,属贵州大定府。
明崇祯九年(1636)筑,即今贵州黔西县。《方舆纪要》卷123附水西宣慰司:水西城“水西巢穴也。直贵阳府之北,旁多大山深箐,径路迂回,夷恃为险”。清康熙三年(1664)置黔西府。
明崇祯九年(1636年)建。即今贵州省黔西县。土司安氏居之,清康熙三年(1664年)安氏叛,讨平之,置黔西府。后改为州,属贵州大定府。
①东汉建武二年(26)置侯国,寻改为县,属梁国。治所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三十二里谷熟镇。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宋州,大业初属梁郡。唐属宋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徙治今谷熟镇南,寻还治谷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桂阳路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平阳县 (今湖南桂阳县)。洪武九年(1376) 改为桂阳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桂阳路为府,治平阳县(今湖南桂阳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境
即今云南施甸县。民国初设施甸县佐。1962年设施甸县。
唐吐蕃置,当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腊城节度使屯戍于此。《资治通鉴》: 唐贞元五年(789),“韦皋遣其将曹有道将兵与东蛮。两林蛮及吐蕃青海、腊城二节度战于嶲州台登谷”。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清嘉庆 《兴文县志》 卷1: 界牌山在 “县南一百二十里,与叙永厅大坝交界。建永往来要道。环山高峻,雨雪先到,每逢隆冬,积雪若银屏”。
在今湖南湘阴县南。《方舆纪要》 卷80湘阴县 “锡江砦” 条下: 笙竹岐 “世传舜采笙竹于此。今为笙竹驿”。
①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东二十里龙城。东汉作浚遒县。西晋属淮南郡。《晋书·石勒载记》: “石聪攻寿春,不克,遂寇逡遒、阜陵,杀掠五千余人,京师大震。” 即此。东晋咸和初废。②东晋咸和初侨
亦作汉城山。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82云安军:汉城山“在县北一十五里。汉扶嘉隐居其上。唐瞿法言、杨云外相继飞升于此”。《方舆纪要》卷69云阳县:汉成山,“《志》以为仙真栖止之宅”。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道明群礁南部边缘。南距太平岛约18海里。岛呈圆形,直径近300米,面积约0.07平方公里。岛高2米,是南沙群岛地势最低的岛。中国渔民向称第三峙,因渔民到南沙捕捞以此岛为第三
又名一塔。在今云南大理市(下关)北二十六里,点苍山龙泉峰东麓,地处大理古城西南郊。为正方形十六层密檐式中空砖石塔,高43.87米。明杨慎游记,考之史传,为隋文帝时建。俗名阿育王塔。《清一统志·大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