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吉县
1940年6月由建瓯县析置,属福建省。治所在水吉镇(今福建建阳市东水吉镇)。因县治在水吉镇,故名。1956年7月撤销,裁入建阳、建瓯、浦城三县。
旧县名。1940年由建瓯县析置,治水吉镇(今福建建阳市东水吉镇)。1956年撤销,并入建阳、建瓯、浦城三县。
1940年6月由建瓯县析置,属福建省。治所在水吉镇(今福建建阳市东水吉镇)。因县治在水吉镇,故名。1956年7月撤销,裁入建阳、建瓯、浦城三县。
旧县名。1940年由建瓯县析置,治水吉镇(今福建建阳市东水吉镇)。1956年撤销,并入建阳、建瓯、浦城三县。
即今山东苍山县南四十二里长城镇。西汉置襄贲县于此。
在今福建福州市内乌石山。清道光三十年(1850) 6月,英国一名传教士和一名医生来到福州,由英国代理领事金执尔向城内乌石山神光寺僧人租赁房屋,租期半年。侯官县知县兴廉在租契上盖印批准,开英国人在通商口
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改高邮路置,治所在高邮县 (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高邮、兴化、金湖、宝应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高邮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高邮路置。治高
亦作阇梨江。即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北部之日丽河。《隋书· 刘方传》: 方任驩州道行军总管,经略林邑,“大业元年正月,军至海口。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险,方击走之。师次阇黎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
即今江西萍乡市东南上埠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5:萍乡县东南“紫家坑又十里至上埠”。在江西省芦溪县西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上埠,人口1.2万。驻地因地势较高,历为萍乡东南
在今山东济南城西,即大明湖之别渚。《寰宇记》卷19齐州历城县:四望湖“在县西二百余步,其水分流入县城, 至街中与孝感水合流”。
四方之大山。指东岳泰山(一名岱宗,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南岳衡山(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北)、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北岳恒山(原在今河北唐县西北,明改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尚书·舜典》:“岁二月,东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七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81镇溪千户所: 南阳堡 “隶辰溪卫,有官兵戍守”。
在今山西太原市东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40阳曲县:龙销谷“明初大兵下泽潞,扩廓遣兵驻此,以为声援”。
三国蜀建兴三年(225)析牂柯郡西南部、益州郡南部置,属降都督。治所在宛温县(今云南砚山县西北四十六里维摩)。辖境约当今云南东南部通海、华宁、弥勒、丘北、罗平等县以南地区,广西西部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