毖水
在今河南临颍县西。《方舆纪要》卷47临颍县 “小溵水” 条: “毖水在县西十里。或曰,小溵水之支流也。唐元和十年,李光颜及吴元济战于临颍,败之于毖水上。”
在今河南临颍县西。《方舆纪要》卷47临颍县 “小溵水” 条: “毖水在县西十里。或曰,小溵水之支流也。唐元和十年,李光颜及吴元济战于临颍,败之于毖水上。”
南齐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以安宜溪为名。梁为阳平郡治。隋属江都郡。唐武德四年(621)为沧州治。七年(624)改属楚州。上元三年(762)改名宝应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
清以明牵马岭驿改名,属义州。即今辽宁义县东牵马岭。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30:马岭驿城在“(义州)城东四十五里,……明时筑城置驿于此”。
在今广东高明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01高明县: 鹿峒山 “在县 (治今明城镇) 西南二十里。高二百余丈,延袤四十余里,拱向县治 (今明城镇),罗列如屏。赵佗尝获白鹿于此,名白鹿台”。
又名良余山、李陵山。俗称连枷山、蓝家山。在今安徽肥西县西。《水经·肥水注》: “肥水出良余山,俗谓之莲枷山。” 杨守敬认为良余山即紫蓬山,亦即 《寰宇记》 所称蓝家山。《方舆胜览》 卷48庐州: 紫蓬
金大定二十四年 (1184) 改晋宁州置,治所即今陕西佳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吴堡、佳县、神木等县市地。元属延安路,辖境扩大至今府谷县。明洪武七年 (1374) 改为葭县。十三年复置葭州,属延安府。清雍正
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 置,为直隶厅,属甘肃省。治所即今新疆哈密市。三十八年 (1773)降为散厅,属镇西府。咸丰五年 (1855) 复升为直隶厅。光绪十年 (1884) 属新疆省。1913年改
在今陕西耀县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54耀州:玉女堡“其地有玉女山,因名。……相传后周时置”。
北宋属尤溪县,在今福建大田县东北。在今福建省大田县东北。北宋属尤溪县。
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仁德府置寻甸军民府,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三里中古城。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寻甸军民府:“蛮名新丁,又名寻甸部,讹为仁地,又为仁德部。蒙氏因名寻甸,段
即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五十里平吉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钦州图:北有平吉墟。